何謂大丈夫?孟子說過:“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然而,真正能做到以上三點的又有幾人呢?
《史記》裡面說過:“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往往,皆為利往。”對于普通人來說,單是想要做到不慕名利就已經很難了,至于孟子所言,能做到的人更是寥寥無幾。
可是,并非所有有名望、有聲譽的人都能長期保持這種狀态,也并非所有看起來落魄的人日後一定會落魄。
如何判斷一個落魄的人能不能成大器呢?有一個原則:往往這樣的人都會給人一種波瀾不驚的感覺,他們内心很沉穩,臉上總是流露出憨态可掬的笑容。那麼,為什麼他們會有如此強大的心理素質呢?這與他們自身的經曆有關,這樣的人大體可分為4類:
一、受過情傷的人“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愛情是一種很奇妙的東西,它可以讓兩個沒有任何關系的人在一起,當兩個相愛的人結婚之後,逐漸開始産生矛盾,甚至到了最後的分道揚镳,這一切受傷害最大的莫過于那個付出愛最多的人。
在我們的眼中,生活着無數讓人羨慕的夫妻,例如娛樂圈裡的李承铉戚薇夫婦、科學界的霍金和簡、詩詞界的薛濤和元稹,他們和我們的生活相差甚遠,可其實也很接近。
我們每個人或許都有一時或者有一刻是深愛着彼此的,但最後卻又到了不得不分開的地步,給彼此留下了傷痕卻都無法彌補。與影視劇中的情節相反,當一個人受過很大的情傷,他的内心不僅不會變得敏感脆弱,反而會變得異常的堅定和堅強。
西方著名學者盧梭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他年輕的時候遇到了一個漂亮的姑娘,他們相愛了,終于有一天他與姑娘約定好了求婚的日子。就在求婚那一天,盧梭準備好了戒指、鮮花準備向自己心愛的女友求婚。
沒想到那一天,女友領着一個男人出現在他的面前:“我認為我們兩個不合适,他比你更優秀、更有錢,所以我們還是不要在一起了吧!”盧梭的眼神凝滞了很久,過了很長時間才回過神來,等他反應過來卻一句話、一個字都沒說,轉頭就走了。
過了很多年以後,盧梭成為了西方著名的學者,而當初那對男女反而變得落魄不堪。這個時候,盧梭做了一件事,他對自己的助手說:“我這裡有一些錢,你把它拿給那一對夫婦吧!記得不要說是我給的。”助手不解,問盧梭為什麼要這麼做,盧梭答:“那件事情就像一隻臭襪子一樣,它已經熏到了我,我為什麼還要把臭襪子扔回去,讓它熏到更多的人呢?”
一般人是很難有這樣的心胸和境界的,這也是盧梭為什麼能成為著名的智者、學者的原因。
當一個人受了很大的情傷的時候,有那麼一時間,他的内心會是波瀾起伏、難以平靜的,但往往能成大事的人在受了情傷之後,他和普通人的區别也就由此顯現出來了。普通人會煩躁不安、會抱怨,可能成大事的人确實沉得住氣,甚至會以德報怨。
二、經曆過居無定所、寄人籬下日子的人在古代,有的人一生孤苦伶仃、漂泊無依,早年間甚至過着寄人籬下的日子。他們周圍的很多人可能都覺得他的一生也就這樣了,肯定難成大器,但偏偏在他們人生的至暗時刻,他們成功了。
劉備28歲依舊是織席賣履之徒,到了47歲依舊寄人籬下、漂泊不定,沒有一塊屬于自己的地盤。但就是這樣一個人,靠着自己的仁義、仁德,收得了諸葛亮以及很多士子的心,他們也願意投到劉備的門下。而後才有了取荊州、收巴蜀、平漢中、成都、“三分天下”一說。
人生沒有永遠的幸福,也沒有永遠的苦難,隻要把苦難熬過去了,終究會甘來。
三、淡泊名利、懂得功成身退的人“世人都曉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其實人活一輩子能夠獲取功名利祿的人很多,可是最後能懂得功成身退的人并不多。
自古以來那些開國功臣們,在他們所擁立的君王取得天下的時候,又有幾個人能夠戒驕戒躁,不去争權奪利、辭官歸隐、告老還鄉的,這些人又有多少獲得了好下場的?
範蠡曾對文仲說過:“勾踐乃鷹視狼顧之徒,待殲滅吳國之後你應當趁早離他而去,否則你的下場會很慘!”文仲不聽,結果呢?張良同樣勸韓信不要貪戀功名趁早離開劉邦,結果呢?
“淡泊以明志,甯靜以緻遠。”其實有的時候坐下來喝一杯清茶,靜靜地思考一下人生,把過往的功名利祿都忘了也不失為一種很好的選擇。但這句話聽起來容易,做起來可沒那麼容易,能夠真正做到的人卻少之又少。真正的高手隻留名,不為利,能進亦能退。
四、吃過大苦的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一個人要想成就一番大業,能吃苦是必不可少的。隻有懂得如何吃苦,才能明白幸福來之不易;隻有懂得如何吃苦,才能明白生活的意義和價值;隻有懂得如何吃苦,才不會害怕吃苦……
古往今來,吃苦的例子自然不在少數,頭懸梁、錐刺股、鑿壁偷光……這些例子不勝枚舉。“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若要成就一番大業,自然也就免不了吃常人所不能吃的苦,否則又談何成功可言呢?
五、總結一個人能否取得成功,不僅在于他如何努力,更重要的是他落魄之後的不忘初心、永不言棄!
上一篇
暗淡藍點
下一篇
靈芝代料栽培技術(編輯)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