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财經 > 正文

金星距離地球最近,為啥全世界卻都趕着去探測火星?

經曆了早期無人探測器的“井噴期”,人類的航天器探測已經越來越“務實”了

1957年10月4日,前蘇聯發射了人類文明第一顆人造衛星,斯普特尼克一号,後來他們又發射了第一顆月球探測衛星,第一顆金星探測衛星,同時期的美國也不甘落後,同樣向地球周圍的天體,發射了衆多探測器。

但早期的美蘇,之所以把探測重點放在金星和火星,并不是因為它們值得被“特殊照顧”,而是因為當時的技術,不足以把探測器送往更遠的木星和土星,因此在當時天文學界對太陽系其他行星“一無所知”的情況下,距離最近的金星,和第二近的火星,自然就成了被探測器“光臨”次數最多的兩顆行星。

随着“第一批”探測器把金星和火星的數據傳回,這兩顆行星的“潛力”也立馬體現出來了

4100萬公裡之外的金星,雖然是距離地球最近的太陽系行星,但其地表90倍地球大氣壓的高壓,以及470℃的高溫,再加上火山爆發和硫酸雨,和嚴重的溫室效應,讓天文學家一眼就看出金星是一個“沒有發展前途”的地方,而且進一步探測的難度也很大,前蘇聯的金星7号隻在金星地表抗了20多分鐘。

反觀5500萬公裡之外的火星,雖然大氣遠沒有金星那麼濃厚,體積質量也和金星存在差距,但火星的地表環境遠比金星“溫和” ,不論是探測器還是探測車,在火星基本都能正常工作,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火星上的沙塵暴,以及幾乎沒有磁場的環境,但這些缺點和金星環境相比,還是“優越”太多了。

21世紀的今天,随着人類太空開發進程的加快,“移居地外行星”不再是一句空話,而是人類文明在21世紀接下來的日子裡,必須要認真考慮的事,在這種情況下,金星和火星,必然隻能選擇火星。

我國将于2020年發射第一顆火星探測衛星,為名“天問一号”的它,将一次性實現環繞和着陸兩大功能,形成火星軌道衛星+火星車的雙重探測組合,它們将在火星開展一系列基礎勘探和采樣測繪。

和“嫦娥工程”一樣,火星探測工程也是一個系列任務,最終目的也是在火星上建立基地,進行“科學研究”

盡管目前“地球以外的事”大多偏重于科研,但世界主要國家都明白,人類在未來肯定是要頻繁出入近地空間,甚至是頻繁前往月球和火星的,在月球和火星殖民開發,也不是什麼不可能的事情,在這樣的前景下,各國着重探索火星也就不奇怪了。

事實上火星也的确很“争氣”

因為在探索火星的這幾十年裡,人類在火星地表發現了有機物的痕迹,以及大量的河床與湖床,并且還在兩極區域發現了水資源,以及地下的液态水湖,這些發現都指向了同一個事實,那就是遠古時期的火星,一定是一個有海有河,甚至是擁有生命的星球。

現有理論認為,火星之所以變成今天的火星,是因為火星内部的“行星發電機”效應停滞,導緻火星磁場驟減,進而被太陽風吹跑了大氣帶走了海洋,但對人類來說火星有沒有磁場并不重要,因為未來的技術足夠讓人類,在火星建立全封閉式的生活空間。

在可以預見的未來,火星的探測與開發依然會是太空開發的重點,至于金星,則基本不會有人在意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