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 > 正文

創新初中語文作業設計

創新初中語文作業設計 創新初中語文作業設計

姚長起

語文作業能幫助學生鞏固知識與技能,掌握語文學習方法,對實現教學目标多維度同步提升有較大促進作用。在教學實踐中,語文作業依然存在機械、枯燥、缺乏親情、效率低下等一系列弊病。

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文作業應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以體驗式、實踐式、研究性、綜合性的作業來進一步提升學生的人文内涵,助推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作業形式要追求活潑多樣,内容要體現個性化、生活化和社會化,作業設計要體現師生人文信息互動。

一、作業要緊密聯系生活,讓學生融入廣闊的社會

新課程标準倡導“生活有多廣闊,語文就有多廣闊”的理念,要求學生不僅在課堂上學語文,還要在生活中學語文。“生活即教育”,“生活即語文”,語文從根本上是與生活密切相關的,作為課堂教學的外延,也應該是生活的外延。把語文作業僅僅封閉在課本内,一切為了語文課本服務,切斷學生與社會、與家庭的聯系是不可取得。因此,布置作業應該把語文學習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讓語文作業成為聯結語文教學與社會生活的紐帶,讓作業内容生活化、社會化,成為學生融入廣闊社會的一道橋梁。

“小課題、長作業”是此類作業的主要表現方式之一。如學了《喂——出來》一文後,在課文中人們遭到“輪回”懲罰的震撼下,可以讓學生觀察周圍的環境是否被污染,應該怎樣制止人們任意污染環境的現象,怎樣提高人們的意識?并寫一份觀察報告或合理化建議。之後,再組織學生搞一次語文實踐活動:宣傳環境保護的重要性。讓學生親身參與到實際生活中,用生活中鮮明的例子來教育學生,不是更有效嗎?

二、作業要注重人文内涵,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語文教學要注重人文性,要“文道統一”。語文作業也要注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要在培養學生基本語文能力的過程中,滲透思想教育,使之生成正确的情感體驗,從而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價值觀。當然,這裡的思想教育内涵的理解,也不能像過去那樣狹窄,而應更加寬泛。它應當包括愛國主義教育、理想人生教育、道德倫理教育、科學精神教育、審美情操教育、多樣文化态度教育等。以此使學生形成健康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成為高尚的人,有理想有愛心的人,熱愛國家、熱愛民族的人。

如在過母親節時,給學生布置“給媽媽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并把它寫下來”的作業。就引發了學生的多種感受,培養了多種能力。一位學生在體會中寫了給媽媽洗腳的過程:先寫媽媽不同意自己給她洗腳,是一種關愛,也是一種習慣。在自己的堅持下,媽媽一邊讓她洗腳,一邊悄無聲息地淌下了兩行熱淚。再寫自己的此時的内心感受,産生了要多幫媽媽做事,為媽媽分憂的想法。這種作業不比空洞的說教,比趴在學生耳朵上說要孝敬長輩好得多嗎?再如,學完《金色花》讓學生悄悄幫媽媽做一件家務,體會媽媽發現時的感受,既培養學生觀察、想象能力,又增強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學完《散步》一文後,不妨真的讓學生陪自己的父母散一次步,來體悟其中濃濃的親情;學完《端午的鴨蛋》讓學生仿寫一個家鄉的節日,既讓學生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濃重魅力,也激起學生熱愛自己家鄉的絲絲情愫。

三、作業形式要多樣化呈現,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

教學理論與實踐證明,采取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多方面調動學生的多感官參與,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語文作業也不應隻是單一枯燥的文本,而應是富有色彩、充滿情趣的多元複合體,由此激發學生進行多方面的感官體驗。在愉悅合理的環境中獲取知識,培養可持續發展的學習能力,并積累大量的愉快而幸福的經曆。傳統的讓學生去抄、去寫、去機械記憶的方式會扼殺學生的學習興趣,效率低下,不利學生正确學習方法與學習觀的形成。因此語文作業應讓學生手、腦并用,寫、講、辯、演、畫、剪、貼,甚至做成電腦課件的多種形式,讓學生看、聽、觸、摸、嗅、想象,去體驗、探究、實踐,感受知識,研究問題、感悟生活。

如在學習完《看雲識天氣》一文後,我布置學生觀察雲與天氣的關系。學生可以用自己的語言描繪,可以上網搜集相關知識,也可以上網搜集圖片,可以用照相機把美麗的雲彩拍攝下來,也可以自己用筆畫下來。結果,孩子們興緻高昂,有的畫成畫,有的拍成照片,還有的寫成了簡單的散文等,形式多樣,内容豐富。最後,我們利用班級教室内的張貼欄進行了一次作業展評,學生們很高興,老師也很滿意。通過這次作業,不僅豐富了課文内容,也讓學生走進了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壯觀,對學生進行了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教育。再如:學習了《秋天》一課,我利用學校地處城鄉結合部的有利條件,讓學生課後到附近的田野中感受秋天,并把自己感受最深的一點續寫一個新的詩節,給果從沒有寫過詩歌的學生一個個都成了小詩人。學習完《月亮上的足迹》一文後,讓學生輪流續寫在《在月球上的一天》,在班内張貼欄上以故事接龍的形式展出,最後裝訂成冊,編成一本故事書,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與參與意識。可見改革作業形式讓學生多感官參與,從而發展學生的個性,挖掘學生潛在的思維能力,獲得可持續性發展是多麼重要。

四、作業要注重知識與能力的綜合,培養學生創新與實踐能力

“綜合性學習”是新教材中的新内容,旨在通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也折射出語文作業變革的方向。傳統的語文作業是以鞏固知識為中心的,總是認為作業是課堂的延伸,鞏固課上所學知識,讓知識升華的一個單一過程。所以在布置作業時,不是讓學生寫詞語,就是讓學生背課文,要麼,就是把學生捆在練習上不肯放松,結果又怎樣呢?學生對這類單一枯燥的作業,毫無興趣,隻是機械的亂做一氣,死背一通,怎麼能升華呢?老師在很大程度上隻是利用了學生可貴的時間做了無用功,培養一批會做作業、會應試的機器人。這就違背了新課程标準所提倡的多元化教學,失去了作業應有的意義。因此,老師在布置作業時,應精心組織,不僅使學生的知識得到升華,而且也要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思維能力,創造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在布置作業時,要充分利用社會這個大課堂。生活就是課程資源,生活就是作業的素材。讓學生觀察生活,畫一畫,寫一寫;觀察花草、動物,寫觀察日記;寫寫畫畫家鄉的山與水,人與物;讓學生分析學校的布局、綠化美化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給學校提合理性建議;給爸爸媽媽畫個像,提個小建議等等。通過這種作業形式,我發現學生不僅大大提高了寫作能力,對動植物的生長變化,家鄉的環境情況、天氣變化,都有所了解,寫的觀察日記豐富多彩,内容各異,增強了對生活的感悟能力。這樣,真正把靜止不動的作業變成動的、活的、有用的。才能有效地促進課堂教學,真正讓學生豐富知識,提高能力。

五、作業要具有時代性,體現時代發展的要求

語文作業要有時代性,要有對社會的高度敏感性,适應時代發展的需要。我們的學生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他們在家裡嬌生慣養,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在社會上欠交際能力,缺乏理事能力,不懂得為他人着想,目光僅僅囿于家庭、學校中。正是基于此,語文作業要有目的對這些現象進行矯正,要精心安排作業内容,利用作業适時地對學生進行教育,以培植學生的民族精神、愛國主義精神,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高尚人格。

如利用“三八婦女節”讓學生為自己的媽媽過節日,可以為媽媽獻一首歌兒,可以為媽媽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還可以寫一首小詩獻給媽媽。教師節,鼓勵學生自己制作小賀卡一類的小作品,或畫一幅畫寫上最喜歡的話,獻給最敬愛的老師;探望自己的小學老師等。再如讓學生定時看電視,看新聞,看專題片,然後與同學談感受,交流體會。真正讓學生以主人翁的身份看祖國的發展,關注社會新動向,拉近學習生活與社會生活的距。這種形式的作業既對學生進行了思想教育,也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了基礎。

新課程的實施改變了傳統的課程觀,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式與學生的學習方式,提出保障學生個性化的學習權力,從根本上實現學生生存狀态的改變。教師布置的每一次作業,都應當是抓住學生的思想動态,主動介入其學習生活乃至心靈世界的過程,是教師傳授知識,教育學生熱愛生活,鼓勵學生勤奮學習,解答學生疑難困惑,指點學生走出挫折,為學生提出合理建議,分享學生成功快樂的過程,是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做人的過程。這就要求我們在布置作業的時候充分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體現個性化、生活化、綜合化和社會化,将做作業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教師的作業布置隻是一種引導、組織,留給學生的應是一片廣闊的天空。在這片廣闊的天空中,讓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體驗式、實踐式、研究性、綜合性的作業過程來引導學生的親社會行為,提升學生的人文内涵,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作者單位:(山東省青島市第六十四中學)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