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中介紹了尚雲祥刀法的一些鮮為人知的特點,尚雲祥傳的五行刀非常有特色,既充分發揮了刀的特點,可劈砍、可削割,但又不光是劈砍削割,如果隻是如此的話,隻能憑誰速度快力氣大,也談不上技藝高了,也算不上形意真功夫。形意拳脫槍為拳,不是空話,尚雲祥的刀法就是把刀不光當刀使,還把刀當槍用,攻防生死隻在方寸間,居中占中,用出的刀與身一體整勁,槍的勁刀的用!
29軍大刀隊常有一場戰鬥下來一人殺多人的情況,最多的一場戰鬥中一人拿大刀殺30個日軍的記錄,靠的是土造的大砍刀,砍着了骨頭容易卷刃,可以想象是何等的豪氣沖天!逼的日軍為此發明了鐵脖子,與大刀隊對陣必須套上鐵脖子,可以想象大刀的威力已經到了難以用技術去對抗破解的地步了!
有人說,既然刀這麼厲害,為什麼現在軍隊裡不怎麼用了?我覺得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吧,與大家一起探讨一下,朋友們可以各抒己見。首先是技術掌握的問題,就尚雲祥所傳的形意五行刀法來說,根本是形意拳的整勁,需要有真正明白的老師指導,而當時29軍大刀隊的刀法老師都是當時大師級人物,武林中的頂尖高手。正如上面所說,戰場用刀僅僅憑借割一下、切一下是沒有用的,戰場中人馬振奮,殺紅了眼,隻要不是關鍵部位,一般的割傷擋不住人,不像電視劇中被刀一割,啊一聲就死了,有位網友說的很有道理,肉搏中傷害程度很重要,真正的生死肉搏即使剁掉一塊肉也會更你拼命,所以刀的運用首先是整勁是基礎,一刀下去必須殺的敵人人仰馬翻,否則反受其害,不明白其中道理是很難練出真正戰鬥使用的刀法。而相對比來說刺刀就更容易普及一些,再不濟隻要往前捅就行。
其次是因為戰場環境的變化,武器也變化,現代戰場很難有真正刺刀肉搏的機會了,所以跟二戰時期相比,現在的刺刀更偏重于野外生存等綜合功能,刀也變得更短更小,槍也變得更加輕便,不可能再扛着大刀片上戰場。古話說,槍乃百兵之王,說的是古代戰場的大槍,真要比肉搏,豈不是扛着大槍更好,但顯然不現實。現代的單兵武器是以輕巧威力大的槍為基礎的。當然現代的刺刀術也結合了刀的用法,尤其是上防突刺的動作跟五行刀的崩刀很相似,本身五行刀就是槍的刀,既刀的用槍的勁。自古有雲,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一寸長一寸強一寸短一寸險,曆史上各類奇形怪狀兵器更多,經過曆時的實踐淘汰,留下了十八般兵器最為常見,尤其是刀槍劍棍,各有所長,所以千萬别說哪個器械比哪個器械強,隻不過沒有掌握精髓而已。有的人用刺刀能勝大刀,而大刀隊就能做到一把大刀砍日軍。
形意拳的刀是雙手刀,突出整勁,除了大砍刀,如苗刀也是一種很好的刀,苗刀形狀很長,兵書記載“苗刀可做沖鋒槍,遠勝單刀”,槍的用法秘密是占據中線,尚雲祥的五行刀也是一樣,如鑽刀,崩刀最為明顯,以崩刀為例,用法中連防帶打,遇敵一接觸往斜上一帶,同時大步近身,使對方兵器稍微偏離中線既趟步進刀,連紮帶割,即使對方穿了護甲也要頂出去。手上有争方寸的刀法,身上有形意的整勁,腳下有步大迅猛的槐蟲步,一個完整崩刀動作,身體已然前進了三米,就是這一往無前的精神,體現了形意拳硬打硬進的真正内涵,生死争的就在這點方寸之間。形意拳來自于嶽飛,嶽家軍以步戰騎,靠的就是大槍的一往無前,戰馬沖鋒也要頂得住,這才是形意拳真正的勁!
真正能用于戰場的兵器用法我覺得有兩個必備條件,第一是争方寸間的生死,如五行刀,形意槍法等,戰場人馬擁擠,根本沒有騰挪空間,飛上飛下的功夫用不上,隻有在自己所在的一條線上争生死,根本沒有花活,一照面就是一下,不是你死就是我亡,都是險中求勝,隻有簡潔占中線的技術才有用。第二是必須要有一往無前的勁力,不管用刀還是用槍,前呼後擁的敵人湧過來的時候,最要緊的是什麼?是頂住,正如嶽家軍面對戰馬沖鋒大槍兵最需要做的就是頂住。割一下切一下用處不大,頂不住戰陣就散了,五行刀的技法首要是整勁,比如上面所說的崩刀,一刀進去,要麼把敵紮透,要麼紮着敵人往前進,打出戰陣前進的空間。
在形意拳的鍛煉中,刀的鍛煉也是很重要的,不僅能讓你體會形意拳的内涵,還能進一步磨砺筋骨。形意拳器械是手的延長,練拳有很多時候是體會不到一些要點内涵的,而器械一在手就明白了,比如說,手裡拿着把菜刀,知道怎麼去劈去砍,空着手就傻眼了。
歡迎關注公号:尚雲祥形意拳法(xingyiquan999)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