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這樣學行書,我看行

學習行書必看——149張圖教會你标準的行書筆法及結構

行書是介于楷書與草書之間的一種書體,大約出現在西漢晚期和東漢初期。

行書的名稱始見于西晉衛恒《四體書勢》一文:“魏初,有鐘(繇)、胡(昭)二家為行書法,俱學之于劉德升。”

張懷瓘在其《書議》又雲:“夫行書非草非真,離方遁圓,在乎季孟之間,兼真者謂之真行,帶草者謂之行草。”

明代豐坊在《書訣》中則有更為形象的描述:“行筆而不停,著紙而不刻,輕轉重按,如水流雲行,無少間斷,永存乎生意也。”

行書正因其行雲流水、書寫快捷、飄逸易識的特有藝術表現力和寬廣的實用性,從産生起便深受青睐、廣泛傳播。

在浩如煙海的書法藝術寶庫中,行書無疑是一座最為絢爛多姿、豐富厚重的寶藏。

其中王羲之創作了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序》,顔真卿創作了“天下第二行書”《祭侄文稿》,蘇轼創作了“天下第三行書”《寒食帖》,王珣創作了《伯遠帖》,王獻之創作了《鴨頭丸帖》等。這些照亮書法藝術星空的經典之作,是曆經漫長歲月淘洗留下的藝術精髓,是中華民族對人類審美領域的獨特貢獻。

行書是介于楷、草間的一種書體。

寫得比較放縱流動,近于草書的稱行草;寫得比較端正平穩,近于楷書的稱行楷。

在書寫過程中,筆毫的使轉,在點畫的各種形态上都表現得較為明顯,這種筆毫的運動往往在點畫之間,字與字之間留下了相互牽連,細若遊絲的痕迹,這就是絲連。

行書是楷書的快寫,是楷書的流動。經過對幾組楷書與行書個字的分析,發現楷書與行書書寫時,點畫的寫法,用筆需遵循的準則,如中鋒,鋪毫,逆入平出,提按起主,藏鋒等都是一緻的,隻是行書書寫時比較舒展,流動。

行書用筆的五個特點:

1、點畫以露鋒入紙的寫法居多;

2、以欹側代替平整;

3、以簡省的筆畫代替繁複的點畫;

4、以勾、挑、牽絲來加強點畫的呼應;

5、以圓轉代替方折;

行書結構的特點

1、大小相兼。就是每個字呈現大小不同,存在着一個字的筆與筆相連,字與字之間的連帶,既有實連,也有意連,有斷有連,顧盼呼應。

2、收放結合。一般是線條短的為收,線條長的為放;回鋒為收,側鋒為放;多數是左收右放,上收下放,但也可以互相轉換,不排除左放右收,上放下收。

3、疏密得體。一般是上密下疏,左密右疏,内密外疏。中宮緊結,凡是框進去的留白越小越好,劃圈的筆畫留白也是越小越好。布局上字距緊壓,行距拉開,跌撲縱躍,蒼勁多姿。

4、濃淡相融。行書書寫應輕松、活潑、迅捷,掌握好疾與遲、動與靜的結合。墨色安排上應首字為濃,末字為枯。線條長細短粗,輕重适宜,濃淡相間。和草書差不多,但沒那麼草。

在中國書法史上,曆來以行書為貴。

南宋姜夔《續書譜·行書》曰:“嘗夷考魏、晉行書,自有一體,與草書不同。大率變真,以便于揮運而已。草出于章,'行出于真,雖曰行書,各有定體,縱複晉代諸賢,亦苦不相遠。’《蘭亭序》及右軍諸帖第一,謝安石、大令諸帖次之,顔、柳、蘇、米,亦後世之可觀者。大要以筆老為貴,少有失誤,亦可輝映。所貴乎稼纖間出,血脈相連,筋骨老健,風神灑落,姿态備具,真有真之态度,行有行之态度,草有草之态度。必須博習,可以兼通。”

行書結字增強動勢的四個方法:

1、加大橫豎畫的傾斜度,增強整個字的動勢;

2、把方形的字傾斜成斜邊形,從險勢中增強字的動勢;

3、采用欹正相依手法,使字體活潑穩定又不東倒西歪;

4、采用虛實對比手法,使字體取得動而平衡的要求。

除此以外,還要注意字的大小、布白、虛實、粗細、枯潤變化及其用筆特點,這樣寫出來的行書自然會有動勢。同時由于行書運筆的節奏比較快,所以要特别注意筆調的沉着功夫,要縱得出,擒得定,拓得開,留得住。切忌流滑而犯尖薄虛浮之病,特别是寫長撇、懸針等出鋒之筆,收筆時要尖銳飽滿,富有力度和餘勢,不可勢盡力竭,打頭鼠尾滿紙皆是,作虛尖飄忽之狀。

一件好的書法作品,怎樣創作出來?

首先要力求達到線條美、結體美、章法美、墨色美,神韻為上。

其次要認認真真臨摹,學會正确用筆,又要敢于突破。臨摹要選好名賢妙迹,從讀臨碑帖中體驗古人的心律、節奏、氣韻。得之于心,施之于手。主帖要反複讀、臨,主要是解決筆法、用筆、結體問題。繼承是創新的重要基礎,創新是繼承的必要發展。從“走進去”再“走出來”,從形似到神似,形成鮮明的個人風貌。所謂“采百家花,釀自家蜜”。

再次,在創作前要充分醞釀。借鑒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對題材、體裁和表現方法等創作構思做到心中有數,胸有成竹。對每個字的結體要認真考慮,盡量不出現類同的字或筆畫;對章法要精心安排,可以事先打好小樣,但在書寫時思緒又不能受其束縛;運筆要講究節奏、力度,前人所謂的“寓剛健于婀娜之中,行遒勁于婉媚之内”,說的就是用筆方法的具體體現。

具體講章法,有五個要求:

1、錯落大小

由于“放縱體勢”,行書單字的高矮、寬窄、面積不盡相同,甚至懸殊很大。因此行書采用“縱有行,橫無列”的章法。由于一行字的字數不固定,便容許寫得很長;由于橫向有一定的伸展餘地,便容許寫得很寬。這樣,行書在字型結構方面便有了一個相對自由的創作空間。

2、調整輕重

“險中求平”是造型藝術美的一個重要因素,而要取得平衡,必須學會調整輕重。

3、左右揮灑

4、上下貫穿

貫穿行氣是行書布局謀篇的最重要的技巧。

5、力求和諧

“和諧”是布局謀篇的整體要求。不論篇幅大小,字數多寡,都是一個統一體,和諧主要包括一下幾點:筆觸和諧統一、間白和諧統一、風格和諧統一、字體和諧統一。

行書代表作中最著名的是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的《蘭亭序》,前人以“龍跳天門,虎卧鳳阙”形容其字雄強俊秀,贊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唐代顔真卿所書《祭侄稿》,寫得勁挺奔放,古人評之為“天下第二行書”。而蘇轼的《黃州寒食帖》則被稱為“天下第三行書”。行楷中著名的代表作品是唐代李邕的《麓山寺碑》,暢達而腴潤。

還有如宋代蘇轼、黃庭堅、米芾,蔡襄,元代的趙孟頫、鮮于樞、康裡巎巎,明代的祝允明、文徵明、董其昌、王铎,清代的劉墉、何紹基等,都擅長行書或行草,有不少作品傳世。

天下三大行書,因為有諸家的稱賞贊譽,世人遂将《寒食帖》與東晉王羲之《蘭亭序》、唐代顔真卿《祭侄稿》合稱為“天下三大行書”,或單稱《寒食帖》為“天下第三行書。”還有人将“天下三大行書”作對比說:《蘭亭序》是雅士超人的風格,《祭侄稿》是聖哲賢達的風格,《寒食帖》是學士才子的風格。它們先後媲美,各領風騷,可以稱得上是中國書法史上行書的三塊裡程碑。

轉載聲明:本文系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将在第一時間删除内容!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