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後冬至前,适合補“虛”
現代社會,人們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常有人會出現疲倦乏力、氣短、失眠多夢、食欲不振、畏寒怕冷等症狀,中醫認為這都屬于“虛證”。而大雪節氣後到冬至節氣前這段時間,是一年中補虛的最佳時機。
常見的虛症有4種
通常情況下,臨床最常見的虛證有四種,即氣虛、陽虛、血虛、陰虛。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生院研究員史欣德曾介紹,“氣”很重要,能推動身體裡的水和血液運行。氣虛的人往往身體裡多餘的水分無法排出,導緻整個人處于浮腫狀态,一動就氣喘出汗的情況就是氣虛的表現。
中醫認為“血主濡之”,而當“血”不夠的時候,通常就會表現為臉上皺紋增多,人看上去很幹癟和憔悴。另外,當心血不足時就容易心慌失眠,肝血不足的話眼睛就容易幹澀。易上火是陰虛證的主要表現。
具體來說,就是舌頭看上去比較紅,面部也經常是潮紅、潮熱的,容易出現牙龈腫痛、口腔潰瘍、咽喉腫痛等一系列症狀。陽虛的人通常臉色是晦暗且沒有光澤的,嘴唇蒼白,眼皮也擡不起來,而且特别怕冷。
區别氣虛、血虛、陰虛、陽虛可以這樣判斷:氣虛浮腫,血虛幹癟,陰虛火旺,陽虛畏寒。
可通過飲食、運動等補虛
脾胃為氣血津液生化之源,要改善血虛的問題,關鍵在于調理脾胃,可選擇當歸黃芪茶進行食療調理。此外,精神的調養也不可忽視。中醫認為,常常憂慮、勞累會損耗氣血,引起血虛。血虛的人要避免過度勞累,心情保持樂觀、舒暢。
對于氣虛的人而言,補氣是調理關鍵。常用的補氣中藥材有黃芪、黨參等,但需遵照醫囑用藥。調理陰虛,除了用藥物,運動也能補陰。比如爬山、打太極拳、做瑜伽,能夠在運動過程中調和陰陽。
陽虛的調理關鍵在于補陽。可以針對關元、足三裡、湧泉等穴位進行艾灸,以此調理陽虛引起的陽氣不足、虛寒不适。
不可自行使用藥材進補
“虛則補之”是治療虛性病證的基本原則。針對以上四種虛證,可以從益氣、養血、滋陰、溫陽四個方面入手,不同的虛證有不同的補法。但要切記虛不受補,有些虛證并不适合進補。
史欣德提醒,需要注意的是,臨床上虛證還有氣陰兩虛、氣血兩虛、陰血兩虛、陰陽兩虛、肺脾氣虛、心脾兩虛、脾腎陽虛等多種複雜情況,用藥上也各不相同,應在專業中醫師指導下選擇食藥進補,避免濫用補品而出現偏差。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