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話,無論養蘭資曆深淺、年齡大小、天資聰愚,賞蘭是需要學習的,若想在一名賞蘭高手,是需要參透、修煉的。
一、賞蘭是與蘭的會晤與對話
在蘭展上,一邊走一邊看,不是賞蘭,叫浏覽。浏覽是略觀,走馬觀花,浮光掠影,知其大概,與品賞有着本質的區别。也許浏覽是在察看、尋找、選擇,為品賞作準備與鋪墊。品賞需要将腳步與眼光都停頓下來,靜靜地與蘭面對,這是對話的前提,會而晤之。
對話是一種交流,在交流中相識相知。并非蘭無語,蘭有蘭的語言,交流是分明的。觀看是表層的,明察形态種種、色澤成分,而品賞卻需由表及裡、自由想象、神遊聯想、參照對比,所以有人将賞蘭比作是閱讀。閱讀是心眼并用的,有一個過程,主觀深度參與,眼中蘭成了中心蘭。由此就可以明白,觀看與品賞有道術之分,深淺之别。
内心浮躁的人,不求與蘭深交的人,随便養養玩玩的人,視蘭為商品投資蘭花的人,往往滿足停留在觀看層面。蘭在他們眼裡,一看之了,滿足于知其一二,不求甚解。雖然朝夕相處、日日為伴,也難成知音。
愛蘭尤其癡蘭者,養蘭旨在賞蘭,将賞蘭視之把玩。把玩須将心投入其中,一盆看了無數次的宋梅、程梅,仍可以天天看,可以捧在懷裡玩賞半天,可以從花開看到花落,這就是把玩。蘭在他們眼裡,不僅僅有賞心悅目的自然美感,更有一種通情達理的藝術享受。在與蘭的對話交流中,還常常會獲得新的發現,新的認知,新的感悟,這使賞蘭變得豐富起來。
“把玩”是個很關鍵的詞,須慢慢體會解得其中精義。有人說,既然愛蘭,當與蘭作知心好友,平等相待,不應把玩。這裡将把玩作貶意解,有了玩弄之意。其實賞蘭中,無須将把玩納入道德視角來度量。把玩是一個傳統說法,有其特定内涵。中國名士雅人、文人墨客,尤其是閑人逸士,有喜歡雅玩的傳統,追求的是閑情逸趣。細解把玩一詞,當有三層含意:其一,執住,呵護在手掌,翻來覆去而不厭其煩地玩賞,有通常的愛不釋手、戀戀不舍之意;其二,傲然的自主性,把握自顧,沉醉其間,不屑他顧;其三,超然灑脫,不求功利,但有一種玩出名堂的潛在欲望,以證明玩的意義。因此,把玩不是貪玩,内涵要豐富得多,境界要高深得多。把玩很超脫、很執着,不斷地會晤對話,不斷地了解超越,将簡單的東西玩到極緻。極緻就是名堂,就是藝術。從一定意義上說,把玩就是一種對話,追求極緻狀态,以達到對生命中情趣的調養與自娛。
蘭跟人一樣,隻能對話,才能相知。那麼,蘭又是怎樣的一個“人”呢?使用的又是怎樣一種“語言”呢?一個品種,如春蘭綠雲誕生于1869年,蕙蘭大一品誕生于1796年。綠雲經曆了140多年的風雨歲月,大一品更是有了近220年的曆,像一個閱曆豐富的人。綠雲與大一品有過許多精采,也有過許多滄桑。在傾心對話中,就能了解她們的以往,知道發生在她們身上的許多故事,以及寄托在她們身上的文化内涵。每一個品種,相處久了,跟朋友一樣,就能知道其好惡、喜怒哀樂,清楚其脾氣性格。每個人具唯一性,而綠雲也好,大一品也罷,成千上萬,但就品種而言,也是唯一的,綠雲就是綠雲,大一品就是大一品。同一個綠雲,同一個大一品,開品有差異、變異,但萬變不離其宗。了解其開品,清楚其差異,就要細細的品賞。這時候,其幽香、瓣型、色澤、姿态、神韻,就是蘭花的語言,在人與蘭的對話中,就能了解與辨識。
品賞是與蘭對話,在于細細琢磨。靜靜相視,無聲無息,心裡卻在反複琢磨着。凝眸着,沉浸着,反複思考、對比、聯想、尋思,甚至責疑。此時的對話,擺脫了時空的羁絆,思緒穿越古今,神遊象外。在心的景象裡,不同的開品呈現在腦海中,來辨别眼前開品及藝蘭上的得失。有欣喜,也會有失落。可以賞自己的蘭,也可以賞别人的蘭。賞自己的蘭,自在、自由,可以一而再再而三;賞别人的蘭,往往需一面定奪。賞自己的蘭,可以明藝養上的得失;賞别人的蘭,能在比較中取長補短、拓展眼界。日積月累之後,賞蘭就會獲利不凡的功夫。那時,蘭在心裡猶如知音,一笑一颦就能知其所以然。
古人賞蘭很講究環境,宜忌分明得讓人一目了然。宋朝趙時庚在《金漳蘭譜》裡,對賞蘭的時辰與天氣就說得很明确。清露、曉日、晚霞、皓月是賞蘭的好時辰,惠風、輕煙、淡陰、嫩晴是賞蘭的好天氣。清朝許霁樓在《蘭蕙同心錄》裡,對賞蘭之宜就說得就更具體了。玩花宜曰:不閣绮窗開,和風扇瑤朵。得意自忘言,亭午日靜坐。有客訪同嗜,春來興獨酣。競芳論契合,茗碗佐清談。小閣、窗下、和風、靜坐、會友、獨酣、品茗,最宜賞蘭。古人玩蘭的天時、地利、人和,于蘭于人皆相宜。
賞蘭藝術充滿閑情逸趣,應該有那麼點詩情畫意。當今玩蘭人,要學習古人的賞蘭精神。賞蘭時,要遠離喧嚣,擱下煩事瑣事,排除内心雜念。心跟身一起靜下來之後,整個人才能浸潤其中。如果正與蘭悄悄對話,一個雜念、一件瑣事闖進來,豈不敗興。因此,靜是賞蘭的門檻與序幕。靜的環境與靜的心境相默契,就是賞蘭最佳的時候。
二、賞蘭是對文化的體悟與建構
當眼光落到蘭上,從不同視角打量着,然後停頓、凝神,蘭在眼中虛化,展開文化的想象空間,在思維上建構出屬于自己的主觀的意義。這是賞蘭的終極意義,也是賞蘭的魅力所在。
在蘭文化面前,其廣度和深度,每個人都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蘭文化的建構,對每個賞者來說,都是個性化的。賞蘭的同時,實際也在品賞蘭文化,并不斷從認知中豐富,從懷疑中辨析,從發現中創新。因此,養蘭賞蘭的修身養性,一方面是實際的養,養出靜心、耐心、愛心和開心,另一方面是文化的養,養出雅興、品味、善心和德性。
蘭文化本質的共性與個體賞蘭建構蘭文化的個性,是個首先要确認的問題。這個問題,理論色彩濃一點,但既然是談蘭文化的建構,就應當弄明白,否則在基礎與底氣上都會出現缺陷。什麼是共性?共性就是蘭文化的本質内涵,在曆史長河的積累發展中,以儒家主要思想與精神為本體的蘭文化,千百年來一以貫注、一脈相承。蘭蕙的瓣型理論,又将儒家文化在瓣型學上作了充分的寄托和固化,使梅、蘭、竹、菊“四君子”中的蘭花,成為人文性極強的花卉,并融入了中華主流文化。如果蘭花要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産,鑒賞蘭花中的瓣型理論,是最有資格申報的。瓣型理論是中國傳統蘭文化的核心,其理論體系獨特而完整,極其人文性,至今依然充滿着生命活力,仍被蘭花選育者奉為“聖經”。曆代愛蘭、養蘭、玩蘭者,對蘭花品賞形成的共識造就了共性,當今要加以傳承與弘揚。
那麼什麼是個性呢?個性是因為每個賞蘭者的文化、經曆、趣味、個性與志向等方面是千差萬别的。賞蘭者不是消極地接受蘭花的具象,而是在品賞中根據以往的經驗、形象記憶、品味記憶、文化素養,對蘭花在文化形象上進行塑造、加工、補充與拓展,這就進入了個性化創造的過程。蘭花在賞蘭者的腦海裡,慢慢就形成了人格化的建構。宋梅便成了謙謙君子形象的代表。中宮的圓潤與文化的中庸相貫通,其圓融、寬容、包容,甚至圓滑,在不同的賞蘭者眼裡有了傾向性的寓意。外瓣的平整被稱為平肩,君子的莊重、擔當、公平、正直情懷,在這裡找到了寄托。賞蘭者在蘭文化的天空下,抒發的是個人的情懷,歌詠的是個人的心聲。千萬個心聲,又彙合成了蘭文化的大合唱。
文學家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哈姆雷特這一人物形象,在不同讀者眼中是不一樣的。佛家說:沒有水就沒有月亮。又說:千條江河千個月亮。那麼,也可以這樣說,千個賞蘭者就有千個宋梅,宋梅在不同的賞蘭者眼裡是不一樣的。這就是宋梅在賞蘭者眼裡,有了不同意義的建構。古人說的“境由心生”,也是這個道理。蘭在文化意義上的建構,與賞蘭者的主體關系密切。但也應該看到,關系再密切必定受到蘭花本體的制約。因此,在賞蘭者眼裡,宋梅就是宋梅,宋梅永遠不會變成汪字。
因此,就有了第二個問題,建構的個性需要建立在共性的基礎上。賞蘭是獨立性很強的事,人雲亦雲談不上賞蘭,但賞蘭又受傳統蘭文化制約,有一套共有的參照系統,有一套約定俗成,體現着蘭花公共的審美情趣,不能信馬由缰,更不能不循章法的任性作為。古人有将春蘭比喻美人的,這裡的美人應該不僅僅單指美女,有善人、德人之意。如果僅僅将美人看作是當下時尚的美女,就有點超越邊際有悖傳統蘭文化的宗旨了。有的蘭展用選美來張揚蘭花,讓人弄不清到底是張揚蘭花,還是張揚美女。有的蘭展将蘭花彩繪的美女裸體上,也讓人感覺到十分的不自在,總覺得蘭花的高雅還需要美女的裸體來映襯嗎?不受傳統蘭文化制約,遊離了共性的個性建構,盡管戴着創新之類的光環,也難免墜落到胡思亂想的泥潭裡,甚至鬧出荒唐可笑的事來。
體悟是主觀的,主觀是強烈的,尤其是固執的人。第三個問題是,在蘭文化的體悟和建構上,應當重視避免一些自我迷失。
其一,唯我獨尊。在賞蘭的大背景下,在共性框架内,每個人的創見都應該得到尊重,隻要有見識,有思想,偏激一點也應當包容。要有主見,但不能有成見。賞蘭中會遇到個别人,像個“獨行俠”,有獨特見解卻唯我獨尊,固守己見,不屑與人交流,也不尊重他人見解。一個人走進唯我“死角”出不來,犧牲的還是自己,這是很可惜的。
其二,情緒左右事實。人會有情緒,情緒會有好壞。但情緒用事會敗事,情緒賞蘭會偏離真實。如果在賞蘭中,喜怒哀樂受情緒嚴重牽制,好自己所好,惡自己所惡,事實就會因好惡而改變。情緒源自個性,也受喜愛影響。任性、憑興而論,都會導緻率性有餘、理性不足的偏向。
其三,私欲淩駕客觀。評價體系出了問題,迷失已經不在賞蘭的大背景下。用商業眼光看蘭,在利益迷霧中看花,怎麼能看得清楚呢?為了點什麼看蘭,總是成問題的。這個問題已經不在賞蘭之列,放下不提。蘭界這個林子裡,也是什麼鳥都有的,要慎防在某些人别有用心的鼓噪下,看花看丢了眼。尤其是現在社會,炒作常常橫行霸道,這一點特别要防範。否則,輕則丢臉面,重則丢人格,輕重都是丢不起的。
賞蘭要緊緊抓住的主線是什麼,是傳統蘭文化,這一點是确信無疑的。唯有如此,才能不偏離賞蘭的大方向。
三、賞蘭功力是要靠修煉的
賞蘭之功力,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是一天二煉成的,靠的是日積月累,在賞蘭歲月中慢慢養大。
簡言之,有這麼幾步,幾乎是不可避免的。
博識第一
有一位養蘭前輩說過,神仙難知花中事。這話的意思是,蘭花有變化莫測的神秘。就一個品種如宋梅來說,既有穩定性一面,又有變異性一面。就一個種類如春蘭來說,變異中出現的新品繁多不窮。識蘭跟讀書一樣,學然後知不足。真正深入進去了,才感覺到自己學識和涵養的淺薄。多看不同的品種,将衆多的老品種與新品種熟記于胸,是要練的基本功。基本功不牢,功力增益就比較困難,空中樓閣是建築不起來的。
熟悉乃至精通瓣型理論和鑒賞常識,是必修的。多讀點古蘭譜,熟悉古代蘭人是怎樣選育和品賞蘭花的。蘭花鑒賞沒有系統的理論,但有明确的鑒賞要點,如瓣型理論及香味、色澤、姿形等,都是鑒賞的基本要素。這些也是古人選花作譜的中心内容,讀多了就會點滴融彙心中。
從宏觀上了解些養蘭、詠蘭曆史,掌握些蘭文化基本内容,可以充盈賞蘭的底氣。文化上的涵養與氣質,猶如詩學中的“功夫在詩外”。有了蘭文化上的修養作底氣,傳承有方,賞道可正,能避免誤入歧途。
多賞傳統名品,可以提升眼界。古人賞蘭已越千年,選育了衆多經典名品,留存至今的也數目不少。不斷品賞這些經典名品,經常會有新的感悟,并使賞蘭達到一定的高度。
多方面的知識儲備與更新,在博識層面上賞蘭,心中有就了準确的尺度,功力的長進就有了堅實的基礎。如果說神韻是蘭花的氣象,那麼博識就是賞蘭者的氣象。
沉浸第二
在賞蘭上,沉浸是用心極緻程度的形象表達。要說清楚什麼是沉浸、如何沉浸,還真有點可意會而難于言表。沉浸與漂浮相反,一樣東西整個沉到水裡且時間足夠長才叫沉浸。因此,至少兩點是明了的,一是沉為整個潛到水裡,二是浸為有一定的時間長度,使水滲透其中。如此,沉浸就容易領悟了。
再來疏理一下,沉浸在賞蘭上的用意:
其一,在蘭文化上,尤其在鑒賞理論及審美上,不是粗看略知就行,得認真研讀,細心體會。條條溪流彙合成了蘭文化的湖泊,賞蘭者要讓自己沉浸在湖泊之中,不斷地滲透自己,滋養自己。這需要一份癡情,一份癖愛,否則就難以做到。得到滲透與滋養之後,眼光與胸懷就會非同尋常,任何細微之處都将了然于胸,能有明察秋毫的功力。
其二,在賞蘭時,賞蘭者要有沉浸的姿态,身心與蘭同在。這時的沉浸,其實就是人的内境。排除一切外界幹擾,專情于蘭,全身心地投入。沉浸之下,外觀與内觀并舉,蘭在眼中客觀地呈現,與内心的蘭文化交彙參照,其品位高下就會慢慢清晰起來。無我,無私,唯美,是一種優美的境界。
沉浸當然不是沉而不起,也不是一二次就完事大吉。不斷地沉浸,不斷地提升,才能日見功力深厚。沉浸既是方法,也是态度。方法對頭,态度認真,假以時日,就能成事。
靜悟第三
賞蘭既然是門藝術,悟性就不可缺少。藝術能言為淺,意會須從悟中來。賞蘭中,遇到一些不明之處,一些疑難問題,要靠慢慢地靜悟來解得。
常言道,美玉大師有靜氣,賞蘭何不如此。悟需要靜來保障,超然物外,讓思緒在目标上不斷盤旋。身體的靜與内心的動,隻有自己能體會。靜是為動積累能量,一次又一次完成品賞之旅,以最終達到目的地。
在一盆蘭花面前,或春蘭,或蕙蘭,一個賞者靜靜品賞半天是常有的事。凝視一會,沉思一會,再凝視一會,再沉思一會,蘭友見了隻會笑其癡情,不會說是神經出了問題,如果把蘭花換作蝴蝶蘭試試,那完全是兩碼事了。
靜悟是把心靈騰空,隻放置思悟的東西。人入定,身外無他物,靜靜地長久地思悟。有時思悟會像一把利劍,奮力地欲一下刺穿;有時思悟會處于一種若即若離的狀态,讓思緒遊離一下,但像有根線牽着,并未中斷。這兩種狀态,都能捕獲到新鮮而難得的靈感。
一個賞蘭者的悟性高下,有天賦聰慧的成分,但主要是靠自己的努力,學習、研究、積累,在悟中長大。許多人都會淺賞辄止,達到悟的層面是絕少數人。如果想成為賞蘭的高手,離開了靜悟是不行的。
把賞蘭視為人人可為的事,那隻能停留在欣賞的表層。就像常人都可以學佛、信佛,但成為佛徒尤其高僧是要靠修煉的。把賞蘭看得很簡單,輕巧為之,最多得到十之二三;把賞蘭看得很高深,用心為之,才能得到十之八九。所以,如果真心想修煉賞蘭,先得把賞蘭這件事看得艱難些,藝無止境。
凡修煉都需靜悟。靜悟像一條通往賞蘭山峰的羊腸小道。
共賞第四
賞蘭要獨賞,也要共賞。共賞就是大家在一起賞蘭,并交流心得體會。以蘭會友是養蘭的快樂生活之一,共賞是會友的高級形式。在共賞中,可以分享經驗,可以取長補短,所以共享也是增進賞蘭功力的一種好方法。
共賞中,要善于聽取他人的意見,包容不同的意見。
共賞中,要善于發表自己的意見,但不要自以為是,好為人師。
共賞中,要善于跟大家融合交流,不要獨來獨往,自命不凡。
共賞中,要善于發現别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不足。
共賞提倡發表不同的看法和意見,也允許相互争論以達成共識,有包容、并兼的态度。凡自己說的都是對的,凡别人說的都是錯誤,這種固執與霸道,都是有害無益的。人微言輕和人貴言重之類的現象,在共賞中都應當避免。誰有獨到的見解,誰有深刻的觀點,誰就應該得到尊重。
共賞以友好氣氛為貴,其樂融融,相互啟發,與獨賞相得益彰。其最佳狀态是,獨堂的綜合體,集衆多智慧于一堂,智慧互相碰撞,并産生新的智慧。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