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一個古方八味藥,除頭屑,止頭癢

頭皮屑是困擾不少人的問題,換了洗發水頭屑依然如雪花在肩膊上跳舞,甚至還有頭皮腫癢的情況。這是怎麼回事?
首先,高巅之上,惟風可到。所以頭頂的皮屑,一定與風的介入分不開。 治療時需要疏風。
其次,血熱血瘀均易生風,而血熱血瘀又可與濕狼狽為奸,風與濕熱發于皮膚又可變為瘡瘍燥癢,合而導緻頭皮腫脹瘀堵疼痛,并增生許多頭皮及毛囊代謝廢物。這也是為什麼當有人頸部酸累,頭部供血不好的時候,就會發現這一段時間頭皮屑特别多。
而血由肝所主,肝之氣機疏洩不利,可導緻血熱血瘀。皮膚為肺所主,肺熱則輸布津液不力。濕為脾所主,脾不健則不能利濕。故治療需行肝氣,健脾氣,清肺熱,并祛散風邪。
宋代官修醫書《聖濟總錄》防風荊芥散,能疏風透熱,和血止痛,主治頭皮腫癢,生頭屑。
組成: 荊芥穗、香附各250g,炙甘草105g,甘菊花15g,川芎、白芷、羌活、防風各90g。
本方除香附炙甘草外,餘味均是風邪的天敵。尤其獲冠名權的防風荊芥,更是解表祛風的雙劍,配白芷更增其效。白芷防風又與甘菊花羌活散濕祛風。川芎活血祛風。

荊芥穗有強烈香氣,微溫。作用于肺肝經,發散能力強。能以發汗,透熱外達,從而解表祛風并理血。是治風熱血熱一大佳藥,且尤能上行治頭目病症。《眼科龍木論》載:以荊芥穗為末。每次用酒調服9g,可治頭目諸疾。
防風辛溫,入于膀胱肝脾,能以辛香溫散而解表祛風。所祛之風,無論挾寒挾熱不論,有風它就可防。與荊芥配,荊芥發汗之力較強,而防風祛風止痛功好,常合用于解表祛風止痛。
白芷辛溫,能以祛風燥濕,通竅行表,散皮膚遊走之風,除風與濕熱發于皮膚之瘡瘍燥癢,尤善上行治一切頭面諸疾。為祛風上達,散濕火之要劑。
甘菊花,味甘微苦,微寒,常常是用來明目的,而肝開竅于目,所以甘菊花入肝經,清肝火,它同時還入胃經,去胃火,防止因火熱而上行頭面生風動血,由此清熱解毒,疏風止癢。
川芎辛溫,是治頭痛要藥,而這與它入心入肝,能入血中行氣,由此祛風止痛能力相關,能散頭皮腫痛。
羌活祛風,能将身體裡面的濕氣帶出來,由此散寒止痛。配川芎白芷,可用于頭面之風與濕的治療,疏風透邪以治腫癢。
上藥合力祛風,活血散濕,将身體之邪熱透發,得香附炙甘草又多一番景象。
香附為氣病的總司令,能散三焦之滞,入血中行氣,讓血液活躍起來不堵不瘀。配荊芥穗,荊芥穗祛風解表,透熱外達,香附行氣解郁,理血止痛,二味共起疏風止癢之效。
配川芎,川芎善于活血行氣,上行祛風止痛,香附善于沖開一切氣機阻滞,共同讓頭部腦竅氣機通利,血液暢行,風邪無蹤。
香附配白芷,二者均氣味芳香而能通竅,既疏表又兼和裡,内外協作,釜底抽薪,讓頭皮舒爽屑少生。
炙甘草健脾益氣為人體提供運轉的本錢。助上藥工作更得力。

多味共用,走外透邪疏風,走裡和血理氣而止痛,共達治頭皮腫癢,除頭屑之功。
一個問題: 防風荊芥散如何制作與服用?
上藥搗細篩過,加蜂蜜和勻,每一克作一餅,每次服一個,慢慢咀嚼,用茶或酒任下,随時服用。
若脾胃氣虛,可用玉屏風散。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