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城後的武漢關
鼠臨禍至:疫情告急,武漢“封城”!“武漢封城啦”!
“武漢進入戰時狀态了”!
一一晴天霹靂呀,聞所未聞?這是真的麼?
一一真的。武漢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布第1号通告稱:1月23日10時起,武漢全市城市公交、地鐵、輪渡、長途客運暫停運營;無特殊原因,市民不要離開武漢,機場、火車站離漢通道暫時關閉。
是日淩晨,武漢疫情防控指揮長會議傳出嚴令:“嚴格落實突發公共衛生事件II級應急響應各項要求,全面進入戰時狀态,實行戰時措施,堅決遏制疫情蔓延。”
不難想象:素有九省通衢之稱的武漢驟然進入封閉靜止狀态,對1000萬以上人口的特大城市采取封禁措施,表明所有進出武漢的通道都将受到管制,武漢的所有人員、車輛都将不能離開,所有公交停運……這将意味着什麼?
疫情如火,武漢告急!
關鍵時刻,黨中央、國務院迅速作出決策部署,強調要把人民群衆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采取切實有效措施:“長統籌、短安排。”在中央指導組的指導推動下,武漢市做好床位籌措:定點醫院從首批3家增加至48家;僅用10天,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相繼交付使用;體育館、會展中心、空閑廠房等被改造成方艙醫院;部隊及全國各地數百支醫療隊、數萬名醫護人員集結馳援武漢及湖北各地城市……
邱海波:最先抵達武漢的ICU專家邱海波在漢接受媒體采訪
我熟悉的全國著名重症醫學(ICU)專家、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副院長邱海波,臨危受命于1月20日緊急奔赴湖北武漢。作為國家衛健委醫療救治專家組重要成員,他将擔負武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重症患者的救治、指導等多項工作。
身為我國第一位重症醫學博士,邱海波教授帶領的中大醫院重症醫學科已成為華東地區規模最大的綜合性ICU,是江蘇省乃至全國的重症患者救治中心。
2019年末,我曾專程赴南京采訪過邱海波,對其從事ICU的經曆較為熟悉:2003年非典疫情、2005年四川豬鍊球菌病疫情,2008年汶川地震危重傷者救治、2009年甲型H1N1流感疫情、2010年玉樹地震、2011年溫州動車事故、2013年H7N9禽流感疫情、2015年“812”天津特大火災爆炸事故……每一場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他都是第一時間踏進現場,擔任國家醫療隊救治專家或組長。
抵達武漢後,邱海波每天輾轉金銀潭醫院、武漢市肺科醫院、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等重症集中收治醫院的病房裡。當發現危重病病人發生異常狀态時,他必定會不聽勸阻與病人作“親密接觸”:多數危重症病人施行俯卧位通氣技術治療有效,但操作時要幾人費力為插管患者翻身。用邱海波的話說:ICU裡幾乎所有的重症病人都是我們用眼用心“盯”出來的,呼吸機和各種器械、用藥劑量一點一點調,不然人就沒了。
3月26日清晨,邱海波在協和醫院ICU病區
為補充我撰寫《生命呵護》書稿内容,我輾轉從知情的朋友處打聽到一些消息:邱海波參與武漢戰“疫”,除了協調工作、巡診治病,最大的貢獻是當參謀,提建議:剛到武漢時,他負責巡查定點收治新冠肺炎的3家醫院,重症病房一床難求。在向孫春蘭副總理彙報時,他建議重症醫學科、呼吸科專家下沉到重症病房擔任醫療組長。這條建議很快落實,大批專家迅速下沉,更多重症患者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
又如,重症患者缺床位、缺ICU醫生……根據病情演變及患者急劇增加的現狀,邱海波和專家組成員又向有關部門緊急建議:除了3家定點醫院外,武漢市區大型綜合醫院也應以收治重症患者為主,同時調度全國重症醫學團隊馳援武漢。這條建議,很快為亟需救治的重症患者騰出了1000多張床位。
随着救治措施得力,全國各地馳援武漢的ICU專家隊伍擴大,使得越來越多的重症患者化危為安。這不僅意味着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得到延續,更意味着“重轉普”患者比例越來越高。邱海波高興地說:每天看到這些向好的新變化,我對明天充滿信心!
邱海沈:一月白了頭
責任重于泰山,邱海波真勞神啊!
看看上面這張照片吧:奔走于各重點醫院與醫藥生産廠家,身心俱疲的邱海波在漢一個多月的日子裡,滿頭黑發竟變成了銀色……
杜斌:北京協和醫院馳援武漢第一人1月23日,杜斌教授(左三)與其他專家在武漢金銀潭醫院
我熟悉的中國醫師學會重症分會主委杜斌教授,是北京協和醫院内科ICU主任,國内著名重症醫學專家。他擅長嚴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等多種危重病的治療。
2020年1月19日,杜斌受命加入由鐘南山院士任組長的國家高級别專家組,指導調研武漢疫情防控工作。趕到武漢,杜斌一頭紮進了重症治療第一線,在武漢市各大醫院巡視指導重症搶救。當北京協和醫院醫療隊增援武漢後,他被任命為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協和ICU的臨時科主任。
3月22日,杜斌在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ICU病房查房
杜教授也是我《生命呵護》書裡的重要人物,他漢期間情況不了解,也會感覺遺憾。于是就再找人,總算摸到點頭緒:2月4日夜間,杜斌所在醫院病房收治了18名危重患者,第一位轉入患者極度呼吸困難,氧飽和度僅50%。在沒有配齊三級防護設備的情況下,杜斌實施氣管插管,使患者的生命體征終于得到維持。朋友告知:為了給每個病人确定更優化的治療方案,杜斌竟穿着防護服不吃不喝近10個小時在病房守護病人。在他的推動下,醫院病人管理由分時段負責制,改為醫療組負責制:每一個病人都有相對固定的責任醫生和責任護士,這樣有利于治療思維的貫徹和方案落實,提高了醫護之間的高效配合,治療效果明顯。
姜利:率先進駐金銀潭,真實記述“武漢六日”姜利(左)在金銀潭醫院查房
我熟悉的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姜利,1月26日清晨随北京醫療隊抵達武漢,旋即進入疫情的“暴風眼”一一武漢市金銀潭醫院。
難能可貴的是,這位從事危重病醫學臨床工作27年,在急性呼吸窘迫綜合症等方面積累了豐富臨床經驗的女性ICU專家,在堅守一線金銀潭醫院之時,竟然堅持寫下了“武漢六日記”。早些時候,我已将姜利的日記上傳到了網絡。
管向東: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3月29日,管向東(左)在武漢雷神山醫院巡查
我熟悉的中華醫學會重症醫學分會主任委員、中山一院重症醫學科主任管向東教授,2月2日以國家專家組成員身吩趕赴武漢執行緊急醫學救援任務。
我知道的管向東,在醫學領域裡擅長重症救治、重症感染、膿毒症、血流動力學管理、重症生命支持等。我曾有幸參加2019中國重症醫學年會,在珠海萬人會場聽過他抑揚頓挫的精彩演講。身為本屆ICU分會主委的他,而今肩負國家專家組成員使命出征,會作何感想,我已然預知。
出發前,管向東教授慨然表态,幹脆利落:“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國家有困難,重症醫學專家應當迅速響應,召必至、戰必勝!”
陳德昌:除夕夜随上海醫療隊馳援武漢瑞金醫院,陳德昌(左4)領命出征
我熟悉的中華醫學會ICU分會候任主委、瑞金醫院ICU專家陳德昌教授,在原本合家團圓的除夕之夜,随上海醫療隊135名醫務人員一道緊急馳援武漢。出發前,陳德昌也對ICU作了很好的诠釋:作為一名重症醫學科的醫生,我的職責就是去面對重症病人,在國家人民有難之際挺身而出是我的天職。
非常時期:中華醫學會三分會主委聯名發布倡議1月29日,中國重症醫學領域三部門主委管向東、杜斌、馬朋林,聯合發布倡議書:提示疫情進入關鍵時刻,重症病人不斷增多,重症醫學救治必須做好長期準備。
殷殷之情,拳拳之心,躍然紙上!
安友仲:竭力探尋重症救治之“良方”安友仲在病區巡查
我熟悉的北大醫學部武漢前線醫療隊專家組組長、北大醫學部重症醫學系主任安友仲,在武漢抗疫期間寫下了這樣的詞句:“老夫聊發少年狂,赴漢口,跨長江,醫亦凡人,匹夫盡責滅疫狼”!
安友仲與我是很投緣的朋友,去年在北京采訪時,知他對于重症醫學有辯證思維,講求臨床運用之病症兼治。作為我國知名的重症醫學專家, SARS、汶川地震、H1N1等多項重大災害救治現場,都有他的身影。今年2月1日,安友仲教授帶隊直赴定點收治重症患者的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救治了許多重症、危重症患者。
安友仲表示:與新冠作戰,戰略要宏大,而戰術卻要精細。重症救治的最大問題就是知己知彼。
安友仲在病區
安友仲告知:初到武漢,我們幾位同道一起商量,首先就是要知曉武漢有多少感染的病人,這些感染病人都是什麼樣狀态,有多少危重病人,有哪些是由于年齡或者基礎疾病的關系,可能由輕症轉向重症或危重,這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稱為揀傷,這就是知彼。後面還有知己,我們武漢的醫療條件怎麼樣?各醫院的重症接納能力以及人員力量、技術裝備又是如何,什麼樣的裝備和容納能力能承擔多少的病人。
面對突如其來,尚不了解底細的疾病,安友仲強調戰術精細的重要性:面對新發疾病,我們要盡量的把基本的治療都做規範。正如一個木桶,它的短闆決定了它盛水的水平。首先保證沒有一個短闆和一個嚴重忽略的情況,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再借鑒兄弟單位和各種治療方法,包括國家衛建委的指南的更新,再逐漸完善自己的治療。
安友仲強調,重症治療,遵循簡單有效,病症兼治:治療的時候,我們真正要做到的就是簡單,有效。為什麼要病症兼治?重症醫學有兩種讀法,第一種是重音放在“重”上,确實病情很重。第二種重音放在“症”上。病與症不同,病是知道原因,系單因而多果(臨床表現),而症則是人體對于外界各種應激,包括疾病因素的一種反應,可能是多因,卻是近果,是一組可由不同病因導緻的具有相近臨床特征的病理生理表現。
面對新問題、新情況,安友仲作了形象比喻:對新冠病毒,暫時沒有特别有效的武器,因此我們要托住症。三匹馬拉一輛車,一匹馬跑得快,其他兩匹跟不上,這個車可能會翻。所以我們要做的是器官支持和器官調理,幫助患者重建免疫平衡。讓各個器官之間的功能相互去匹配協調。随着器官的支持和逐漸的穩定,機體功能的恢複,随着機體逐漸的認識到新冠病毒并産生了一定的免疫力,那麼有可能病人就能夠恢複。
安友仲說:武漢抗疫,是以重症、呼吸、感染這三大學科為主的醫生們進行的又一次醫學界的大會戰。很欣慰的是,重症醫學的同道能夠招之即來,來之能戰,參戰能扭轉十分被動的局勢。
向你緻敬:堅守武漢的“重症八仙”堅守武漢:“重病八仙”圖
3月20日始,國家衛健委調整醫療救治專家組的工作策略,将武漢市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逐步在幾家定點醫院集中收治。邱海波等8位專家組成員進駐7家重症定點醫院,與各醫療隊一起,攻堅最後的“重症堡壘”,被譽為“重症八仙”。
很感謝攝影家在樹林裡為我們拍下了一幀“重症八仙”的相聚瞬間。它,将作為武漢戰“疫”期間的珍貴曆史記錄,令人感歎并久久品味……
給朋友們介紹一下這八位專家吧:康焰(左一: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管向東(左二: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鄭瑞強(左三:蘇北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邱海波(左四: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副院長)、趙蓓蕾(右四:***總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童朝晖(右三:北京朝陽醫院副院長)、姜利(右二:北京宣武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杜斌(右一:北京協和醫院内科重症醫學科主任)。
返粵三天,管向東再次披挂馳援綏芬河好漢:再次出征!
召喚就是使命,時間就是生命!
管向東教授結束武漢抗“疫”60多天戰鬥,4月7日與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馳援武漢醫療總隊隊友一起返粵休整。尚未來得及與家人團聚,4月11日又被召喚再次出征:作為國家級專家組成員,緊急奔赴黑龍江省牡丹市綏芬河,指導當地疫情防控工作。
重任在肩,綏芬河又将是一場硬仗。管向東面對送行者真誠表示:“當需要我時,我就必須比平時還要努力!”
一一好樣的,新一代ICU專家!讓我們為中國ICU的成長與發展,共同祝福吧!!
【後記】
重症醫學乃現代醫學發展的産物。豬年春夏之交,孬張應邀撰寫一部非虛構作品《生命呵護一一中國ICU成長與發展實錄》,試圖對中華重症醫學的緣起、成長與發展狀态作一次全景掃描,忠實記錄執業者的德行和操守、追求與奉獻。
中國重症醫學(ICU)分會迄今已履五屆,曆屆分會負責人和委員們為中華醫學事業殚精竭慮,建樹頗多。衆多刻苦鑽研、潛心為重症患者解除痛苦并挽救生命的“白衣天使”乃ICU主體,他(她)們是虔誠的生命守護者。
就在我奔波采訪完中華重症醫學衆多專家,且修改完成書稿送審拟交付出版之際,新冠疫疫肆虜江城一一武漢告急!
重大災難面前,專家們以勇者姿态紛紛馳援武漢探求ICU真谛,以強者胸襟拓展ICU舞台,以仁者柔情呵護ICU病患……
我深信:厚積薄發的中國ICU之健康發展,必然昭示“重大突破”的美好明天!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