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灣宮廟的慶成習俗中,最能具體呈現龍神信仰的儀式就是正一派道壇所舉行的「安龍奠土」科儀。安龍奠土又稱安龍送虎,簡稱安龍,儀式的目的在安頓守護廟基的土地龍神,並驅逐會危害廟宇的蟲煞。安龍儀式進行前要先在廟宇殿堂中央的地面排設一條米龍,在背面畫有八卦洛書符號的雲蓆(草席)上,用白米排出龍頭、龍身、龍爪與龍尾之形,然後用生鴨蛋繪出龍額與龍目、以兩隻大碗相對作龍嘴、以香枝裝飾龍鬚、以湯匙作龍耳、以大壽金摺出龍角、以大量的錢幣分別排成龍麟,又在龍嘴部位及龍身安置九盞油燈以象徵先天九炁。並在米龍左右分別安置大型青龍、白虎星君布符,青龍布符以藍色棉布為底,以白筆書寫「奉左青龍神君書開甲第罡」;白虎布符以白色棉布為底,以毛筆墨書「奉右白虎星君廣置田莊罡」,並在布符兩旁排設廿四碗生肉以敬廿四山土地神祇,布符的後端又分別安奉紙糊的青龍、白虎星君。由米龍象徵的土地龍神,遂成為慶成祭儀中十分具體的表徵。
安龍奠土主要目的在奠安五土龍神,科儀在醮主擊鼓二十四通之後展開,隨後高功道長先行勅劍、勅水、勅雞、勅筆,並以雄白雞之雞冠血分勅五龍鎮宅符、五方安鎮符、四靈真符、剪刀尺鏡符等。在步罡踏瓦破穢之後,科儀中道士需以沾雞冠血的朱筆一一勅點米龍的各部分,為龍神開光。接著進行請神,所請之神以東方木德、南方火德、中央土德、西方金德、北方水德等五方龍神君為主,其次所有與土地、安鎮有關的神祇也都要一一奉請,之後即宣誦安龍疏文乙封,並恭對土府諸神進行三獻酒禮。隨之道士手持桃弓、柳箭分別射東、南、西、北、中等五方,以驅趕可能危害廟宇建築的鼠蟻等蟲害。之後又分別向五方撒出鐵釘、五穀子等物以祈求吉祥,並分發鐵釘(添丁)、銅幣(進財)、五穀子(五穀豐登)等吉祥物給醮首人等,以祈求添丁進寶。科儀最後即進行送虎,先以七星劍串一片生豬肉與一片碎瓦置於虎嘴部位,象徵以肉封住虎口,然後以左手持紙糊虎神並以罡衣掩護,押送虎神至無人居住的山林處火化以回歸山林。步罡後押送虎神出壇回歸山林,至無人居住的山林處火化。同時內壇中則進行火化紙糊龍神,並將排設米龍所用的生鴨蛋(眼、額)與碗(口)、湯匙(耳)等以及紙糊龍神的灰燼,收入陶甕並封入廟後的龕洞中,象徵完成龍神的安頓,而達到重建小宇宙秩序的目標。最後在神龕上安五龍鎮宅符,在內殿四邊牆上方安置五方安鎮符、四靈符、剪刀尺鏡符等,即完成安龍奠土科儀。
下一篇
幹貨來了~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