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山原矛頭蝮又稱莽山烙鐵頭,是蛇亞目蝰蛇科下的一種劇毒蛇類,是中國特有物種,主要分布于中國的湖南省,宜章縣莽山一帶。目前未有任何亞種被确認。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爬蟲綱 Reptilia
目: 有鱗目 Squamata
科: 蝰蛇科 Viperidae
屬: 原矛頭蝮屬 Protobothrops
種: 莽山原矛頭蝮 P. mangshanensis
成年莽山原矛頭蝮,長度可達200厘米,重約10公斤。
莽山烙鐵頭之所以得名,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的頭部明顯呈三角形,形似一塊烙鐵的頭部。尾部呈白色,因此又被稱為莽山白尾蛇。
莽山原矛頭蝮的牙齒
通身黑褐色,其間雜以黃綠色或鐵鏽色點,構成細的網紋印象。
背鱗的一部分為黃綠色,成團聚集,形成地衣狀斑,與黑褐色等距相間,縱貫體尾。左右地衣狀斑在背中線相接,形成完整橫紋或前後略交錯。
莽山原矛頭蝮主要生活于湖南省的山區,尤指莽山一帶,廣東部分地區也有分布。雖然第一次發現此蛇種是在莽山之上,但它們其實同樣栖息在附近區域。
首次發現它們時,它們正身處森林地區的茂密植被下生活。它們經常在陰暗位置潛伏休息,當會适時跟蹤獵物進而捕食,有時亦會躲藏于山洞之中。
莽山原矛頭蝮的發現
莽山原矛頭蝮第一次進入人類視野是在1984年。當年莽山林區一名職工被毒蛇咬傷,找到當地最有名的治療蛇毒的醫生陳遠輝,他花了1個多月才把病人體内的蛇毒清除。
陳遠輝與莽山原矛頭蝮
經過對病人詢問,他覺得這是一種還沒有被人類認識的毒蛇。他想到了莽山瑤族人崇拜的圖騰“小青龍”,從此,他開始上山尋找這種神秘的毒蛇。
1989年9月,莽山林管局一名職工在保護區發現了兩條成蛇和一窩奇怪的小蛇,它們都有白尾巴,發現正是陳遠輝苦苦找尋的“小青龍”,後被命名為莽山原矛頭蝮。
莽山原矛頭蝮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紅色名錄中的“瀕危”級别,這表示該蛇種目前數量并不多,而且明顯地隻局限出沒于其特定的産地範圍(一般為小于100平方公裡的地區),未能廣泛分布于不同地域(通常少于五個主要分布地)。此級别的物種很可能會因遭受人類活動的影響而導緻生态狀态失衡,甚至會在短時間内進入更加危急的保護級别。
1994年,《國家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劃》将莽山原矛頭蝮列為“國際上一級優先保護的瀕危物種”。
2004年,國家林業局公布全國野生動物調查結果顯示,莽山原矛頭蝮的數量僅為500條左右。當年國家林業局發布的“中國11種比大熊貓還瀕危、急需拯救保護的野生動物”名單中,莽山烙鐵頭蛇位居第10位。人們從此稱它為“蛇中熊貓”。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