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摘抄好詞好句真的有用嗎?為什麼我們家孩子抄了那麼多好詞好句,還是寫不好作文?”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提分教練,我常常聽到家長們發出這樣的疑問。其實,不管是好詞好句,還是其他素材的積累,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究竟該怎麼做筆記呢?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報了自媒體大V土豆老師的共讀營,其中一本叫做《卡片筆記寫作法》的書,一下就吸引了我的注意。
這本書的作者Niklas Luhemann,也就是大名鼎鼎的盧曼,在30年的時間裡,出版了58本社會學專著,每一本在各自的領域都具有開創性。他用來寫作的這套筆記方法,在他死後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德國有一個專門的小組研究他的筆記系統。
Sönke Ahrens (也就是本書的作者申克·阿倫斯)把對這套卡片盒筆記系統的研究成果,寫成了一本書,書名叫《How to take smart notes》,中文譯作《卡片筆記寫作法》。
在全世界名聲大噪的卡片法,其受益者并不止盧曼一人。用《洛麗塔》轟動20世紀文學界的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奧斯卡編劇Dustin Lance Black,還有國内的錢鐘書等大作家,都是卡片筆記寫作法的鐵粉。
那麼接下來,我們就來一起看看這個神奇的卡片筆記寫作法是什麼,為什麼它能幫助我們更好地寫作,以及如何使用這個方法。
01
卡片筆記
筆記原來應該這麼做!
卡片筆記寫作法,顧名思義就是用卡片來做筆記,其核心是一張卡片記錄一個主題,所有卡片存入一個卡片盒、不分類,卡片之間建立聯系。
我們都知道,人的思維具有跳躍性,一些好的想法或創意總是轉瞬即逝,隻有用紙筆及時記錄下來,才能永久保存,日後為我所用,這也是申克·阿倫斯在《卡片筆記寫作法》中提到的“閃念筆記”。
有人說,手指是人類的第二大腦。用手指拿筆在紙上寫寫畫畫,可以啟發人的思維,擺脫思維定勢,激發創意;而且,人的大腦裡會同時存在諸多想法,隻有将它們呈現在紙上,并以線性的邏輯、清晰的脈絡整理在一起時,才有可能進行下一步思考。
我個人的經驗是,如果在看書的時候沒有做筆記,那麼即使當時這本書讓我有醍醐灌頂之感,之後回憶起來大腦也是一片空白,幾乎相當于沒讀過。
當然,這裡的“筆記”,并不隻是給句子畫線,在空白處寫上幾句評論這樣簡單,它其實包括了不同種類的筆記。在《卡片筆記寫作法》中,至少包括閃念筆記、文獻筆記和永久筆記三種。
作者申克·阿倫斯提醒我們,無論是否手寫,都要記住,做筆記的根本目的是理解它,并為下一步做準備。這才是所謂的“在紙上進行的思考”。
02
為什麼要用通過卡片筆記來寫作?
用卡片筆記來寫作,是因為這樣做的好處實在太多了,以下僅列舉三個理由:
1.不需耗費我們的意志力,
讓你離成功更近一步
意志力,是指我們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情緒和欲望的能力。早在兩千多年前,孟子就曾經說過:“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許多人從這句話中讀到了意志力的重要性。
可是,做成一件事,靠的真是意志力嗎?
申克·阿倫斯在《卡片筆記寫作法》中明确指出,我們其實沒有這種控制自己的能力,僅僅靠意志力來做事絕沒那麼容易。意志力是很有限的,而且消耗得還很快,想要快速提升意志力也不是什麼容易的事兒。
既然依賴用意志力來完成事情是下下之策,那麼我們就應該去努力發掘這件事對我們的意義,或是增加事情本身的趣味性。
對很多人來說,寫作都是一件令人頭疼的事兒。讀研期間,喜歡文字、喜歡表達的我也曾苦惱于寫不出令自己滿意的論文。直到遇到這本書,我才驚覺:原來,用卡片筆記法做筆記,做好知識的積累,把大腦解放出來進行真正的思考,這樣的過程要比枯燥的摘錄、背誦有趣得多,能讓我們的寫作變得更加輕松。
2.簡潔就是生産力
《卡片筆記寫作法》中提到過一個集裝箱的故事。集裝箱發明之前,由于要整船整船地裝卸貨物,導緻船隻常常要在港口停留,運輸效率很低。後來,我們通過集裝箱将貨物進行标準化,再裝船,這種分裝的效率相比之前提高了很多。
但是,隻有将運輸鍊的每個環節,從包裝到運送,從設計船舶到設計港口,全部都統一起來之後,集裝箱的潛力才得到了完全的釋放。這就是“簡潔”的重要性。
同樣的,申克·阿倫斯之所以建議我們要以卡片的形式來記筆記,也是同樣的道理。卡片盒就是學術界的集裝箱,我們不必将不同的想法分開來存放,所有内容都被标準化成相同的格式後(比如按照問題、答案、補充這樣的格式)存到同一個卡片盒中。
我們不需要關注中間的步驟,也不需要去運用畫線法、摘抄法等閱讀技巧,所有的努力隻為一個目的:發表有價值的觀點。就像使用集裝箱的目的也隻有一個——把貨物從生産者那裡帶到最終目的地。
3.寫作是個循環過程,
卡片筆記幫你打破線性思維
我上學那會兒,身邊有很多同學,平時幾乎不複習,總喜歡考前突擊,雖然這樣确實能讓他們在考場上僥幸過關,但每回考試都依賴突擊,考完就把知識點都忘了,就隻能永遠在“突擊”,那些知識也就成為不了他的資産。這就是把學習和考試當做是“線性過程”,一錘子買賣。
實際上,學習和考試應該是一個“循環過程”。每一次的複習都是在為以後的考試做準備,不一定是下次考試,還可能是下下次。複習得越好,考得就會越好;考得越好,增強了學習的信心,複習也會更有方法……
寫作也是這樣。如果你按照傳統的思路,先定計劃再開始寫,寫完就算任務完成,那麼就是把寫作當做是“線性過程”;可實際上,我們應該把閱讀、思考、做筆記、複習這些步驟都當做寫作的準備,寫完了某一篇文章,并不代表任務的結束,因為它可能會為下一篇文章提供素材,或是啟發你寫另一個主題的文章。
積累得越多,寫得就越多;寫得越多,積累得就越多。這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正向循環。所以申克·阿倫斯提倡使用卡片來做筆記,就是在提醒我們打破線性思維,把寫作當做一個循環過程。
03
卡片筆記這麼好,究竟該怎麼做?
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我不止一次地發現這個驚人的事實——那些書讀得多的孩子未必學得好。
深入探究其原因,我發現這些孩子要麼在閱讀時幾乎不做筆記,要麼是做筆記的方法不對。不做筆記的情況暫且不論,最可怕的是他們在做筆記時,用的是一種極其簡單粗暴的做法——複制粘貼,照單全收,完全看不見自己的思考痕迹。
思考的重要性不用多說,這裡主要說一下如何輸出一條正确的筆記。我認為其中最關鍵的就是《卡片筆記寫作法》裡說到的這句“用自己的話寫下來”。
作者申克·阿倫斯說,如果不用自己的話對所讀到的東西進行重寫,我們往往就會誤以為自己已經理解了,而隻有清楚地知道我們在哪些内容的理解上有偏差後,我們才能真正通過閱讀去提高理解力,從而得到成長和進步。
那麼如果才能做到“用自己的話”複述書中的觀點呢?
首先,當這個觀點對你來說不是特别複雜時,可以直接合上書問自己“作者在講什麼”;如果内容較多較複雜,則可提取裡面的關鍵詞,嘗試圍繞着關鍵詞,用自己的理解來組織語言;
要是前兩個方法都不奏效,或是你剛剛開始嘗試“用自己的話”來複述,那麼還有個比較容易操作的方法,就是調整原句的語序,簡單地進行擴句和縮句,重新把作者的觀點說一遍。
比如,“用自己的話将有用的知識點記錄下來,還有一個隐藏的好處,即這些知識塊是獨立的,方便後續拼裝和改善。”這個觀點,如果用我的話來複述,可以表達為“用自己的話複述有用的知識點,有個隐藏的好處,就是方便之後拼裝和改善這些獨立的知識塊。”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