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莊子《逍遙遊》複習

一、莊子

莊子,名周,戰國中期哲學家,他繼承和發展了老子的哲學思想,是道家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人并稱“老莊”。莊子的思想屬于主觀唯心主義。莊子對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順其自然,“安時而處順”“知其無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清靜無為”。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

莊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構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筆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義的藝術風格。出自《莊子》的寓言故事有鵬程萬裡、望洋興歎、東施效颦、朝三暮四、螳臂當車、庖丁解牛等等。

《逍遙遊》闡述了莊子絕對自由的人生觀,作者認為,隻有忘卻物我的界限,達到無己、無功、無名的境界,無所依憑而遊于無窮,才是真正的“逍遙遊”。

二、重點詞語

1、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怒:

2、南冥者,天池也。天:

3、齊諧者,志怪者也。志:

4、我決起而飛,搶榆枋而止 搶:

5、适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然适:果然:

6、之二蟲又何知?之:

7、彼且奚适也?且:

8、若夫乘天地之正,而禦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正: 惡: 待:

三、通假字

1、北冥有魚(“冥”通“溟”,大海)

2、三餐而反(“反”通“返”,返回)

3、旬有五日而後反(“有”通“又”)

4、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智慧)

5、湯之問棘也是已(“已”通“矣”,語氣詞)

6、此小大之辯也(“辯”通“辨”,區别)

7、而征一國者(“而”通“耐”,能力)

8、而禦六氣之辯(“辯”通“變”,變化)

四、古今異義

1、去以六月息者也(息:古:風 今:氣息,休息)

2、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待:古:憑借 今:等待)

3、海運則将徙于南冥(海運:古:海動,海波動蕩 今:海上運輸)

4、南冥者,天池也(天池:古:天然形成的大海 今:一種天然形成的湖泊)

5、野馬也,塵埃也(野馬:古:遊動的霧氣 今:一種形似家馬的哺乳動物)

6、腹猶果然(果然:古:飽的樣子 今:副詞,表事實與所說的一樣;連詞,表假設語,所說相符)

7、衆人匹之,不亦悲乎(衆人:古:一般人 今:大家,許多人)

8、抟扶搖羊角而上九萬裡(羊角:古:旋風 今:羊的角)

9、雖然,猶有未樹也(雖然:古:即使這樣 今:關聯詞,表轉折)

10、窮發之北,有冥海者(發:古:毛,指草木 今:頭發)

11、蟪蛄不知春秋(春秋:古:四季 今:春季和秋季,歲月;人的年歲)

五、一詞多義

1、鲲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助詞,的)

2、鵬之徙于南冥也(助詞,主謂間)

3、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助詞,主謂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

4、奚以之九萬裡而南為(動詞,到……去)

5、之二蟲又何知(代詞,此,這)

6、衆人匹之(代詞,他,彭祖)

1、其名為鲲(叫)

2、以五百歲為春(作為)

3、則芥為之舟(當做)

4、奚以之九萬裡而南為(句末表疑問的語氣詞,呢)

5、化而為鳥(動詞,成為)

6、若屬皆為所虜(介詞,被)

7、不足為外人道也(介詞,向)

8、公閱畢,即解貂覆生,為掩戶(介詞,給)

1、禦六氣之辯(“辯”通“變”,變化)

2、小大之辯(“辯”通“辨”,區别)

1、背若泰山(像,動詞)

2、若夫(像那些,與“夫”共同表示“至于”的意思)

3、若止印三二本(連詞,如果)

4、若入前為壽(你)

5、曾不若霜妻弱子(動詞,及,比得上)

1、去以六月息者也(名詞,風)

2、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詞,氣息)

3、請息交以絕遊(動詞,停止)

4、長太息以掩涕兮(動詞,歎息)

1、《齊諧》者,志怪者也(動詞,記載)

2、尋向所志,遂迷,不複得路(動詞,标記。所志,名詞,标記)

3、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名詞,志向)

4、博聞強志(動詞,記)

5、項脊軒志(名詞,一種文體,記)

1、以遊無窮者(形容詞,盡)

2、窮則獨善其身(形容詞,不得志)

3、今多窮困(形容詞,生活困難)

4、欲窮其林(動詞,走到盡頭)

1、不知其幾千裡也(它)

2、其皆出于此乎(副詞,大概)

3、且行千裡,其誰不知(副詞,難道)

4、其自視也,亦若此矣(他們)

5、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也(是……,還是……)

1、則其負大舟也無力(承托)

2、背負青天(靠)

六、詞類活用

1、而後乃今将圖南(南,名作動,向南飛)

2、适莽蒼者(莽蒼,形作名,郊野)

3、絕雲氣(絕,形作動,穿越)

4、不過數仞而下(下,名作動,向下落)

5、德合一君,而征一國者(合、征,使……滿意;使……信任)

6、《齊諧》者,志怪者也(怪,怪異的事)

7、雖然,猶有未樹也(樹,樹立)

七、文言句式

1、《齊諧》者,志怪者也(判斷句)

2、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裡,抟扶搖而上者九萬裡,去以六月息者也。(省略句、狀語後置)

3、而莫之夭阏者(之,賓語前置)

4、彼且奚适也(奚,賓語前置)

5、彼且惡乎待哉(惡,賓語前置)

6、之二蟲又何知(何,賓語前置)

7、其自視也(自,賓語前置)

八、固定句式

1、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其;是……還是,用于選擇句中)

2、奚以之九萬裡而南為?(奚以……為;表反問。哪用……呢)

九、理解式默寫

1.在《逍遙遊》中描繪鲲鵬體形碩大無比,變化神奇莫測,奮飛時雙翼遮天蔽日,激起的水花達三千裡,奮飛直上九萬裡的高空。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來也并非逍遙,因為它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

2.《莊子·逍遙遊》中以“朝菌”和“蟪蛄”為例來說明“小年”一詞的兩句是

3.作者舉現實生活中的很小的實物也需要依憑外物實例與大鵬鳥的“海運将徙”作對比,形象地說明任何事物都有所憑借的句子是:

4.舉現實生活中的實例,通過舟的浮動對水的依賴性,從而得出結論來說明大鵬鳥的飛翔對風的依賴性的句子是:

5.莊子從奇妙莫測的描寫後接着以現實社會的四種人的具體描述,他們分别能“效”“比”“合”“征”,但卻以世俗之見自視,以出類拔萃的佼佼者自居,作為人生的境界,他們也僅僅是斥晏翺翔于蓬蒿之間罷了。并未入道,沒有達到真正的“逍遙”。文中描寫四種人的句子分别是:

6.作者在徹底否定了“有所待”的萬物和現實中的高人之後,才提出自己的觀點——“無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遙的并列句了三類人的句子是:

7.面對高遠蔚藍的天空,作者不僅想到如果大鵬鳥飛到九萬裡的高空向下看會是什麼樣的呢?會不會也像我們看天空一樣呢?文中對天空的顔色成因進行了探尋,并發出了疑問的兩句是:

8.文中寫宋榮子看淡了世間的榮辱,不會因為外界的評價而更加奮勉或沮喪的句子是:

9.當看到大鵬經過一系列的準備才能“圖南”之後,蜩與學鸠通過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飛行和休息的樣子來嘲笑大鵬鳥的句子是:

(1.抟扶搖而上者九萬裡,去以六月息者也。2.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3.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4.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5.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征一國者。6.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7.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8.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9.我決起而飛,搶榆枋而止。)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