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 > 正文

拓展思維學奧數

拓展思維學奧數

小學生學習奧數,不能隻是局限于會解一些奧數題,重要的是要提高他們的邏輯推理能力,拓展多向思維能力。
學習奧數,首先要弄清楚最基礎的數學知識,要完全理解四則運算的意義,尤其是分數乘除法的意義。對于一些典型應用題的解法一定要非常熟練,比如:和差問題、和倍問題、差倍問題、工程問題、行程問題、年齡問題、盈虧問題、牛頓問題、方陣問題、比和比例、雞兔同籠、公約數公倍數問題等。
就拿行程問題來說,它的基本公式是:距離÷時間=速度。不管是相遇問題還是追擊問題,都離不開這個公式。

下面舉一個例子,說一說如何培養小學生的分析能力。

題目:
甲、乙、丙三人去買書,甲和乙共買了10本,甲和丙共買了12本,乙和丙共買了14本 。他們各買了多少本?

如果我們用一元一次方程來解。
設:甲買了X本,乙就是買了(10-X)本,丙買了(12-X)本。
列方程:(10-X)+(12-X)=14
解方程得:X=4
結果是:甲買了4本,乙買了6本,丙買了8本。
這裡,設未知數的過程夠複雜了,解方程的過程也不容易啊。

如果我們用算術方法去解,并且不隻是用一種方法去解,就會增強小學生的分析能力,開拓他們的視野,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在解題前,我們要理清題目的已知條件,歸納起來就是:
甲+乙=10、甲+丙=12、乙+丙=14

第一種解法
首先,10+12+14=36(本)
不難看出,這36本就是3人買了同樣的書2次後的總數。那麼,他們3人一共買書是:36÷2=18(本)。
然後,就可以算出各人買書的本數了。
甲:18-14=4(本)、乙:18-12=6(本)、丙:18-10=8(本)

有了第一種解法,我們不要滿足,從另外一個角度來分析,我們還可以這樣做:

第二種解法
我們先看已知條件:甲+乙=10、甲+丙=12
進一步分析:為什麼一個是10,一個是12呢?原來,一個有乙,一個有丙。由此就可以算出乙比丙少:12-10=2(本)了。
再看:乙比丙少2本,乙和丙共14本,這不就是“和差問題”了。
按照“和差問題”解得啦!背出解法口訣:和加差的一半是大的數,和減差的一半是小的數。
丙:(14+2)÷2=8、乙:(14-2)÷2=6、甲:10-6=4

第二種解法是從“差”入手,我們是不是可以從“和”入手呢?

第三種解法
同樣還要再看已知條件:甲+乙=10、甲+丙=12
我們把它們相加:10+12=22(本)
這22本就是:“甲+乙+甲+丙”的總數,裡面包含有甲買了同樣多的2次及乙和丙的總和。
如果從這22本裡減去乙丙的,剩下就是甲買2次的本數了。這樣,甲買的本數就可以算出來了:(22-14)÷2=4(本)
當然,乙、丙買的本數也就不難算了。

一道題目,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就會得到不同的解題思路。如果我們隻局限于能夠解題就行了,那麼對學奧數的人來說,是一種巨大的損失。下面,我們再舉一個例子來看看。

題目:
有東西走向和南北走向的兩條路呈“十”字形相交。甲在交點南面500米處,以每分鐘40米的速度一直往北走;乙在交點東面200米處,以每分鐘30米的速度一直往西走。他們同時出發,經過多少分鐘,他們離交點的距離相等?經過多少分鐘,他們再次離交點的距離相等?

如果我們用平常的思路去解,也許無從着手。但是,我們不按常規去分析,換一種思維的方法,解決問題就容易多了。

把這兩條路合并成一條路,讓乙在交點北面200米處一直往南走,當他們相遇的時候,就一定離交點的距離相等。這就成了典型的“相遇問題”了。

解法:(500+200)÷(40+30)=10(分鐘)

驗算看看:
甲10分鐘走了40×10=400米,他離交點500-400=100米
乙10分鐘走了30×10=300米,他離交點300-200=100米
他們離交點的距離都是100米,隻不過甲還沒有到達交點處,乙卻已經超過交點了。

再看第二個問,也把兩條路合并成一條路,讓乙在交點南面200米處一直往北走,他們一個在前一個在後,當甲追上乙時,離交點的距離又相等。這不就是典型的“追擊問題”了。

解法:(500-200)÷(40-30)=30(分鐘)

用同樣的方法驗算,就可以知道他們這時離交點的距離是700米了。

通過兩個例題的分析,可以看出奧數題并不神秘。當然,我們不要被題目的轉彎抹角所迷惑,多從不同的角度、變換不同的思路去分析問題,難題也就不難了。讓小學生掌握分析的方法,進行正确的推理,拓展豐富的思維才是學習奧數的目的。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