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人問:
“一個家,什麼最重要。”
有一條高贊回答這樣說:
“一個家庭最重要的不是财富的多寡,也不是房子的大小,家中有歡聲笑語,比錦衣玉食的生活更能讓人幸福。”
人這一輩子,最溫暖的地方就是家,最可靠的後盾是家人。
真正幸福的家庭,就是身處其中,能看到家人的笑臉,能感受到家人的關愛。
01
親子之道:誇獎的說給孩子聽
親子專家指出:
實際上,父母誇獎孩子也是一種教育方式,這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
生活中,遇到過很多父母,他們特别擅長否定孩子:
“有什麼好哭的,你能不能懂點事?”
“這孩子其實懶得很,用功其實都是裝的。”
“你看你,這點小事都幹不好,我還能指望你幹啥。”
……
正如兒童學家阿黛爾法伯所言:“永遠不要低估了你的話,對孩子一生的影響力。”
導演姜文一次在接受采訪時,主持人問他:
“你這麼多年,遇到最大的失敗是什麼?”
向來以硬漢形象出現在熒幕上的姜文,突然變得很落寞,他說很多啊,比如我和母親這麼多年的關系怎麼都處不好。
我做了很多努力也不行,我不知道怎麼能讓她看見我做的事情高興,她老有一種不高興的樣子。
我也給我媽買了房子,但我沒有覺得她有多高興,而且她還不去住,她不喜歡。
當年考上中戲,給母親看通知單,她也沒有表現得多高興,啪的扔在一邊,說“你那衣服還沒有洗呢,别跟我聊這個。”
從事業上看,姜文還是很成功的。
但在生活上,因為母親的情緒陰晴不定難以捉摸,讓他覺得,在取悅母親這件事上自己很失敗。
其實,每個孩子都渴望得到父母的認可和肯定,哪怕到了成年也依舊如此。
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原生自卑,”它主要産生在孩童時期。
這種自卑感形成的主要原因就是不恰當、不科學的家庭教育。
心理學家佛洛尹德提醒說:
“未被表達的情緒永遠都不會消失,它們隻是被活埋了,有朝一日,會以更醜惡的方式爆發出來。”
父母的贊美,永遠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如果孩子經常被貶低,那童年的不幸隻會讓他成長的路途充滿夢魇。
隻有經常誇獎孩子的父母,給孩子塑造的家庭環境才幸福。
02
伴侶之道:把好脾氣留給愛人
楊瀾曾在采訪周國平的時候問:
“為什麼我們都把好脾氣留給外人,卻把壞脾氣留最愛的人?”
一向溫和的周國平也說:“這個錯誤,我也經常犯。”
有人說,敢發脾氣是信任的表現。
是啊,在愛自己的人面前,你可以安心地卸下所有僞裝,可如果經常用壞脾氣傷害對方,傷害的次數越多,兩人之間就越容易出現隔閡。
常聽人說,“在一段婚姻裡,不拳頭更傷人的,是舌頭。”
頗有同感。
“哎呀你别老問了,煩不煩啊,能不能讓我清靜清靜?”
“讓你倒個垃圾你都能忘記,你還有什麼用?”
“你連飯都做不好,我娶你回家有什麼用?”
“你連孩子都帶不好,我娶你回家有什麼用?”
“你老問這個有什麼用啊,我給你說了你又聽不懂。”
……
這些傷人的話,就像是一把把鋒利的刀,讓家庭變成硝煙彌漫的戰場,将感情一點點消耗殆盡。
脾氣人人都有,拿出來是本能,壓下去才是本事。
如果說,一個人的外在舉止代表着他的形象素質,那麼他在家裡的言行,就決定着這個家庭的氛圍。
你把家裡當作情緒發洩的垃圾場,那麼家便是臭不可聞的。
你把好心情留在家裡,對待愛人溫柔和善,這樣的家才是溫馨的港灣。
亦舒說:
“我們日常所犯最大的錯誤,是對陌生人太客氣,而對親密的人太苛刻,把這個壞習慣改過來,天下太平。”
有時候很多道理其實大家都知道,但卻總是做不到。
人之一生,能陪你到老的,是你的愛人。
她可以去包容你的壞脾氣,但這會讓她傷心;她可以去包容你的暴躁;但這會讓她難過。
抱怨的話可以沉默不說,火爆的脾氣可以慢慢地去改,傷人心的話可以絕口不提。
把好脾氣留給愛人,身處這樣的家庭,才能更幸福。
03
待親之道:恭敬的态度給父母
“百善孝為先”,一個人對待父母的态度,就是家庭的溫度。
父母之恩,做兒女的一輩子也還不完。
有人總想:
等我以後有錢了,一定要好好孝敬父母,讓他們過上好日子;
等我以後有時間了,一定要經常陪伴父母,讓他們享我的福。
可時光無情,歲月無義。
孝順父母,是我們這一生都不能等的事。
老舍說:
“人,即使活到了八九十歲,有母親便可以多少有點孩子氣。
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裡,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
之前有次和同事一起吃飯,推杯換盞間,大家歡笑聲一片。
這時候同事突然來了一通電話,沒想到剛才還笑逐顔開的同事,接起電話語氣立馬變得不耐煩了起來:
“我現在忙着呢,不方便接電話,我知道我知道,你别老管我,你把你自己操心好就行了,我先忙去了,挂了挂了。”
挂完電話同事就是一頓抱怨,“哎我爸媽可煩了,隔三差五地打電話說天降溫了,讓我穿暖和點,讓我吃好點,别餓着肚子。我又不是三歲小孩,煩得要死。”
《戰國策》有雲:“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這裡的“計”,可能有的人難以接受,但這一切在“愛”的基礎上,都可以被赦免。有的人覺得,關愛父母就是要給他們錢财,保證他們吃飽穿暖。
但這隻能算是淺層次的“養活”父母。
更深層次的愛,應該是用恭敬的态度對待父母。
正如于丹教授所言:
“兒女有錢了很容易做到給父母買車、買房,但是最難做到的就是不給父母臉色看。”
真心愛護父母,應該是和顔悅色地對他們。
父母,是我們每個人的根。
根過得不好,枝葉也不會變得繁茂。
恭敬地對待父母,就是給自己施肥澆水。
子女恭敬對待父母的家庭,才能枝繁葉茂,事事安泰。
▽蕭伯納說:
“家是世界上唯一隐藏人類缺點與失敗的地方,它同時也蘊藏着甜蜜的愛。”
與孩子之間,減少不必要的訓斥,增加一些鼓勵和肯定;
與愛人之間,減少一些責怪,增加一些理解和體諒;
與父母之間,減少不必要的埋怨,自然和睦融洽。
正所謂“家和萬事興”,家人之間和善,才是家庭走向興旺發達的關鍵。
點亮“在看”,願看到這篇文章的每個人都能與家人齊心協力,最終實現家道中興。
作者:哲學君·阿命,來源:哲學人生網(ID:zxrsnet)哲學人生網,數百萬人關注的微信大号,反思人生的問題,感悟生活的哲理,追求心靈的自由,享受智慧的快樂。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