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虛證與實證

虛 證

虛證的形成:

或因體質素弱(先天、後天不足) 或因久病傷正, 或因出血、失精、大汗, 或因外邪侵襲等原因,損傷了正氣。而緻“精氣奪則虛”。

主證:

面色蒼白或萎黃,精神萎靡,身疲乏力,心悸氣短,形寒肢冷或五心煩熱,自汗盜汗,大便溏瀉,小便頻數失禁,舌少苔或無苔,脈虛無力等。

臨床上,由于氣、血、陰、陽的不足,可分為:

氣虛、血虛、陰虛、陽虛。

由于髒腑造成的各髒腑的虛證(如:肺氣虛、心血虛、肝陰虛、脾氣虛、腎陽虛等)。

下面列表說明了氣虛、血虛、陰虛、陽虛的證候及治則。

從上表可以看出:氣虛和陽虛,屬陽氣不足,故臨床表現相似,而都有面色白,神疲乏力,自汗等症狀。

但二者又有區别:

氣虛是虛而無“寒象”。

血虛和陰虛屬陰液不足,故臨床表現相似而都有消瘦,頭暈,心悸、失眠等症狀。

但二者又有區别:

血虛是虛而無“熱象”。

陰虛是陰液虧損,不能約束陽氣而導緻陽亢,故為虛而有“熱象”――低熱或潮熱,口幹,咽燥等。

(二)實證

實證的形成:

或是由病人體質素壯,因外邪侵襲而暴病;

或因髒腑氣血機能障礙引起體内的某些病理産物。如:氣滞血瘀、痰飲水濕凝聚、蟲積、食滞等。

臨床表現:由于及其侵犯的髒腑不同,而呈現出不同證候。

其特點是:邪氣盛,正氣未衰,正邪相争處于激烈階段。

常見症狀:為高熱,面紅,煩躁,谵妄,聲高氣粗,腹脹滿疼痛而拒按,痰涎壅盛,大便秘結,小便不利,或有瘀血腫塊,水腫,食滞,蟲積,舌苔厚膩,脈實有力等。

治則;瀉實攻邪是治療實證的主法,所謂“實則瀉之”。

但,瀉火、通便、逐水、祛痰、理氣、活血化瘀、消導和驅蟲等不同的瀉法,用于不同病邪産生的各種實證,将在有關章節中讨論。

辨證虛證與實證,可從下面幾方面考慮:

從發病時間上:

新病、初病或病程短者多屬實證;

舊病、久病或病程長的多屬虛證;

從病因上:

外感多屬實證,内傷多屬虛證;

從體質上:

年青體壯者多屬實證,年老體弱者多屬虛證;

從臨床症狀與體征上,參考下表鑒别。

虛證與實證鑒别表

@@@@@@@@@

【 主證:

1、某種疾病必有的症狀。

如:腎虛者必腰酸,其他症狀不是腎虛所必有或專有。

再如傷寒論中的“太陽病”,脈浮、頭項強痛、惡寒就是必有症狀。

2、在主次相間的病證中,反映疾病本質的證候。如:“口瘡”,有些口瘡是因為中氣不足,并非“實火”,這“”就是主證。

兼證:

确立了主證後,其他病證,即為兼證。



君臣佐使

君藥:治療主病、主證,起主要治療作用的藥物。 】

​@@@@@@@@@@@@

https://m.vodjk.com/mip/a/1129814.shtml

人為什麼得病?

中醫中的邪正盛衰是什麼意思?

病機:即疾病發生、發展與變化的機理。

病機與什麼有關?

“疾病的發生、發展與變化”與“患病機體的體質強弱”和“緻病邪氣的性質”密切相關。

人體是怎麼的病的?

病邪作用于人體,機體的正氣必然奮起抗邪,而形成正邪相争,破壞了人體陰陽的相對平衡,那麼, 或使髒腑、經絡的功能失調, 或使氣血功能紊亂。從而産生全身或局部的多種多樣的病理變化。

什麼病,就會用什麼狀?

因此,盡管疾病的種類繁多,臨床征象錯綜複雜,千變萬化,但是,各個疾病、各個症狀都有其各自的病機。

人體是怎麼得上病的?

從總體來說,都離不開—— 邪正盛衰、阻陽失調、氣血失常、經絡和髒腑功能紊亂等,這些病機,這些變化具有一般規律性。

因此,可以感覺這些病機循規蹈矩的去治療它。

名詞解釋:

1、邪正盛衰

邪正盛衰,是指在疾病過程中,“機體的抗病能力”與“緻病邪氣”之間相互鬥争中所發生的盛衰變化。

這種鬥争,關系着疾病的發生,直接影響着疾病的發展和轉歸,同時也影響着病證的虛實變化。

所以,從一定意義上來說,許多疾病的過程,也就是邪正鬥争及其盛衰變化的過程。

一、邪正盛衰與虛實變化?

  在疾病的發展變化過程中,正氣和邪氣這兩種力量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正邪雙方在其鬥争的過程中,在力量對比上發生着消長盛衰的變化。

一般地說,正氣增長而旺盛;則必然促使邪氣消退;反之,邪氣增長而亢盛,則必然會損耗正氣。随着體内邪正的消長盛擊,形成了病症的虛實變化。

《素問·通評虛實論》說:“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

實,主要指邪氣亢盛,是以邪氣盛為矛盾主要主面的一種病理反映。

也就是說,緻病邪氣的毒力和機體的抗病能力都比較強盛,或是邪氣雖盛而機體的正氣末衰,能積極與邪抗争,故正邪相搏,鬥争劇烈,反應明顯,在臨床上出現一系列病理性反映比較劇烈的有餘的證候,即謂之實證。

實證常見于外感六淫緻病的初期和中期,或由于痰、食、水、血等滞留于體内而引起的病證;如臨床上見到的痰涎壅盛、食積不化、水濕泛濫、瘀血内阻等病變,以及壯熱、狂躁、聲高氣粗、腹痛拒按、二便不通、脈實有力等,都屬于實證。

虛,主要指正氣不足,是以正氣虛損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種病理反映。

也就是說,機體的氣、血、津液和經絡、髒腑等生理功能較弱,抗病能力低下,因而機體的正氣對于緻病邪氣的鬥争,難以出現較劇烈的病理反映。

所以,臨床上可出現一系列虛弱、衰退和不足的證候,即謂之虛證。

虛證,多見于素體虛弱或疾病的後期,以及多種慢性病證。

如:大病、久病,消耗精氣;或大汗、吐利、大出血等耗傷人體氣血津液、陰陽,均會導緻正氣虛弱,出現神疲體倦、面容憔悴、心悸氣短、自汗、盜汗,或五心煩熱,或畏寒肢冷,脈虛無力等正虛的臨床表現。

邪正的消長盛衰,不僅可以産生單純的虛或實的病理變化,而且在某些長期的、複雜的疾病中,往往又多見虛實錯雜的病理反映。

這是由于疾病失治或治療不當,以緻病邪久留,損傷人體正氣;或因正氣不足,無力驅邪外出;或正虛,而内生水濕、痰飲、瘀血等病理産物的凝結阻滞。

以上種種因素,均足以導緻疾病的由實轉虛或因虛緻實的轉化,同時也足以導緻疾病的正虛邪實、正衰邪戀等虛實夾雜的錯綜複雜的病理變化。

  總之,在疾病的發生和發展過程中,病機的虛和實,都隻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因而,由實轉虛、因虛緻實和虛實夾雜,常常是疾病發展過程中的必然趨勢。

因此,在臨床上不能以靜止的、絕對的觀點來對待虛和實的病機變化,而應以能動的,相對的觀點來分析虛和實的病機。

  病機的或實或虛,在臨床上均有一定的征象可循。但必須指出,臨床上的征象,僅僅是疾病的現象,在一般情況下,即是現象與本質相一緻的情況下,可以反映病機的虛或實;

在特殊情況下,即疾病的現象與本質不完全一緻的情況下,在臨床上往往會出現與疾病本質不符的許多假象,這些假象是不能反映病機的虛或實的,因而有“至虛有盛候”的真虛假實和“大實有羸狀”的真實假虛。

真實假虛中假象的出現,常常是由于實邪結聚,阻滞經絡,氣血不能外達所緻;

真虛假實中假象的出現,常常是由于髒腑的氣血不足,運化無力所緻。

因此,分析病機的虛或實,必須透過現象看本質,才能不被假象所迷惑,真正把握住疾病的虛實變化。

二、邪正盛哀與疾病轉歸

  在疾病的發生、發展及其轉歸的過程中,邪正的消長盛衰,不是固定不變的。在一般情況下,由于正氣不虛,具有抗禦病邪的能力,能逐漸戰勝病邪,而使疾病得到好轉或全愈。但是,在某些情況下,由于正氣抗禦病邪的能力低下,或正氣未能來複;邪氣日益滋長,而使疾病日趨惡化,甚則導緻死亡的不良結局。

因此,疾病的轉歸,實質上取決于邪正的消長盛衰:

正勝邪退,疾病趨向于好轉和全愈;邪勝正衰,則疾病趨向于惡化,甚則導緻死亡。

3、正勝邪退

  正勝邪退,是在邪正消長盛衰發展過程中,疾病往好轉和全愈方面轉歸的一種結局。

也是在許多疾病中最常見的一種轉歸。

這是由于:或因患者的正氣比較充盛,抗禦病邪的能力較強,或因及時地得到正确的治療,則邪氣難以進一步發展,進而促使病邪對機體的作用消失或終止,機體的髒腑、經絡等組織的病理性損害逐漸得到修複,精、氣、血、津液等的耗傷也逐漸得到恢複,機體的陰陽兩個方面在新的基礎上又獲得了新的相對平衡,疾病即告全愈。

2. 邪勝正衰

  邪勝正衰,是在邪正消長盛衰發展過程中,疾病向惡化甚至死亡方面轉歸的一種結局。

這是由于機體的正氣虛弱,或由于邪氣的熾盛,機體抗禦病邪的能力日趨低下,不能制止邪氣的緻病作用及其進一步的發展,機體受到的病理性損害日趨嚴重,則病情因而趨向惡化和加劇。

若正氣衰竭,邪氣獨盛,氣血、髒腑、經絡等生理功能衰憊,陰陽離決,則機體的生命活動亦告終止而死亡。

  此外,在邪正消長盛衰的過程中,若邪正雙方的力量對比勢均力敵,出現邪正相持或正虛邪戀,邪去而正氣不複等情況,則常常是許多疾病由急性轉為慢性,或留下某些後遺症,或慢性病持久不愈的主要原因之一。



@@@@@@@@@

實證是指邪氣亢盛所産生的一切病症;

虛證是指正氣虛弱産生的一切病症。

外實,以無汗,頭疼,身疼為特點;

内實,以代謝有障哎,髒腑功能失調為主要特點。

虛實是辨别人體的正氣強弱和病邪盛衰的兩綱。

一般而言,虛指正氣不足,虛證便是正氣不足所表現的證候。而實指邪氣過盛,實證便是由邪氣過盛所表現的證候。

《素問·通評虛實論》說:“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

若從正邪雙方力量對比來看:虛證雖是正氣不足,而邪氣也不盛;實證雖是邪氣過盛,但正氣尚未衰,表正邪相争劇烈的證候。

辯别虛實,是治療是采用扶正(補虛)或攻邪(瀉實)的依據,所謂“虛者補之,實者瀉之”。

虛證

虛證的形成,或因體質素弱(先天、後天不足),或因久病傷正,或因出血、失精、大汗,或因外邪侵襲損傷正氣等原因而緻“精氣奪則虛”。

主證:面色蒼白或萎黃,精神萎靡,身疲乏力,心悸氣短,形寒肢冷或五

心煩熱,自汗盜汗,大便溏瀉,小便頻數失禁,舌少苔或無苔,脈虛無力等。

臨床上由于氣、血、陰、陽不足可分為氣虛、血虛、陰虛、陽虛,由于髒腑的不足造成的各髒腑的虛證(如肺氣虛、心血虛、肝陰虛、脾氣虛、腎陽虛等)。下面列表說明氣虛、血虛、陰虛、陽虛的證候及治則。髒腑的虛證在髒腑辨證中讨論。

氣虛、血虛、陰虛、陽虛鑒别表

實證

實證的形成,或是由病人體質素壯,因外邪侵襲而暴病,或是因髒腑氣血機能障礙引起體内的某些病理産物,如氣滞血瘀、痰飲水濕凝聚、蟲積、食滞等。

臨床表現:由于病邪的性質及其侵犯的髒腑不同而呈現不同證候,其特點是邪氣盛,正氣衰,正邪相争處于激烈階段。常見症狀為高熱,面紅,煩躁,谵妄,聲高氣粗,腹脹滿疼痛而拒按,痰涎壅盛,大便秘結,小便不利,或有瘀血腫塊,水腫,食滞,蟲積,舌苔厚膩,脈實有力等。

治則:瀉實攻邪是治療實證的主法,所謂“實則瀉之”。但瀉火、通便、逐水、祛痰、理氣、活血化瘀、消導和驅蟲等不同的瀉法用于不同病邪産生的各種實證,将在有關章節中讨論。

辨證虛證與實證可從下面幾方面考慮:從發病時間上,新病、初病或病程短者多屬實證,舊病、久病或病程長的多屬虛證;從病因上,外感多屬實證,内傷多屬虛證;從體質上,年青體壯者多屬實證,年老體弱者多屬虛證;從臨床症狀與體征上,參考下表鑒别。

虛證與實證鑒别表

凡風、寒、暑、濕、燥、火(稱為六淫。淫,過的意思,指超過了人體的正常調節及适應能力)侵入而緻病的均為實病。凡正氣虛弱或機體有形物質不足所産生的疾病均為虛證。虛證的形成,或因體質素弱(先天、後天不足),或因久病傷正,或因出血、失精、大汗,或因外邪侵襲損作正氣等原因而緻“精氣奪則虛”。中醫将虛弱分為氣虛、血虛、陰虛、陽虛四種類型,結合心、肝、脾、肺、腎五髒,則每一髒又有氣、血、陰、陽虛弱的類型,如肺氣虛、脾陽虛等。

髒腑所屬及疾病虛實如下:

1、肝為髒,膽為府

實症:頭痛、眼溫熱,肋痛脹,易怒,口幹苦。

虛症:頭隐痛,小腹脹痛,陰部痛,視物不情,眼生黑花,爪甲幹枯,筋脈攣縮,乏力,易悲恐。

肝虛證在臨床上雖有所見,但遠少于肝實證,故醫書中很少提及。

2、心為髒,小腸為府

實症:咽幹,口舌生瘡,小便黃,心煩熱,不眠。

虛症:心悸、失眠,多夢,自汗,健忘。

3、脾為髒,胃為府

實症:脘腹脹滿,嘔吐,下痢。

虛症:肌肉無力,消瘦或浮腫,便溏。

4、肺為髒,大腸為府

實症:肺熱痰多,咽腫氣壅,口鼻幹燥或咳血。

虛症:易外感,胸背脹痛,言語無力,怕冷,氣喘息短,小便頻,常自汗出。

5、腎為髒,膀胱為府

陰虛:遺精腰疼,腰腿酸軟,痿弱、耳聾、耳鳴或盜汗。

陽虛:精冷滑洩,陽痿,腰腿寒冷或浮腫,五更瀉,足冷喘息。

舌幹,耳聾。 胸悶、腹滿膨脹、不吐不下,二便不通或下痢。 氣短聲微,腹痛腸鳴,腹瀉不利或洩不止,小便清長或遺尿。

* 單論虛實是很好解決的,難點在于虛實相挾,寒熱錯雜,所以一定要做好辯證。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