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多唯美的意境!
現如今,卻有很多人對這一低頭的溫柔都懼怕,頸椎病的“綁架”,一扭頭、一轉脖子都疼痛,但對于很多”低頭族“而言,那一低頭的溫柔化成了痛苦的呻吟,時時刻刻在他們臉上都寫着大寫的“危脖達人”。這對于很多美貌與智慧并存的女孩子而言,更是一把“溫柔的匕首”,時刻破壞着她們想要展現的溫柔畫面,真是大煞風景的敗筆。頸椎病,現代醫學将它分為頸型、神經根型、脊髓型、椎動脈型、交感神經型以及混合型頸椎病,臨床上雖然以中老年人常見,但近年來,卻也有年輕化的趨勢。在中醫中,本病屬于痹證、痿證、眩暈等範疇。今天,就簡單地介紹一下中醫治療頸椎病的方法吧!
中醫治病,向來講究辨證論治。對于頸椎病,中醫遵循的是“實則瀉之,虛則補之,瘀則通之,結則散之,寒則熱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的總體原則。根據頸椎病的證候表現,中醫将它分為風寒濕痹證、氣滞血郁證、痰濕阻絡證、肝血不足證、氣血虧虛證五大證型。先來看風寒濕痹證,常表現為頸部、肩部、上肢麻木串痛,頸部僵硬,頭部沉痛,畏懼風寒,活動受限。舌象表現為舌質淡紅,舌苔薄白。脈象為弦緊脈。對于風寒濕痹證,治療上常常用祛風散寒、除濕通絡的方法,代表方如桂枝附子湯(桂枝9g,炮附子3~6g,炙甘草6g,生姜9g,大棗6g)。
再來看氣滞血郁證,這種證型常常表現為頸肩部、上肢部刺痛,痛處固定,伴有肢體麻木。舌象表現為舌質暗。脈象為弦脈。對于氣滞血郁證,治療上常常用活血化瘀、舒筋通絡的方法。代表方如舒筋湯(羌活4.5g,當歸10g,酒炒片姜黃4.5g,炙草2g,炒白術4.5g,海風藤10g,酒炒赤芍4.5g,生姜10g)。第三種證型為痰濕阻絡證,這種證型常表現為頭暈目眩,沉重如裹,四肢麻木不仁。舌象上表現為舌質暗紅,舌苔厚膩。脈象為弦滑脈。對于痰濕阻絡證,常采用溫經通絡、除濕化痰的方法。代表方如溫膽湯[半夏(湯洗七次)、竹茹、枳實(麸炒,去瓤)各6g,陳皮90,甘草(炙)3g,茯苓4.5g]。
第四種證型為肝腎不足證,這種證型臨床上常表現為頭暈頭痛,耳鳴耳聾,失眠多夢,肢體麻木,面紅目赤。舌象上表現為舌紅少津。脈象為弦脈。對于肝腎不足證,常用補益肝腎、平肝潛陽的方法,代表方如天麻鈎藤飲[天麻9g,鈎藤(後下)12g,生石決明(先煎)18g,山栀9g,黃芩9g,川牛膝12g,杜仲9g,益母草9g,桑寄生9g,夜交藤9g,朱茯神9g]。最後一種證型為氣血虧虛證,該種證型常表現為頭暈目眩,面色蒼白,心悸氣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象表現為舌質淡,舌苔少。脈象細弱。對于氣血虧虛證,臨床上常用補益氣血的方法,代表方如歸脾湯(白術3g,當歸3g,白茯苓3g,炒黃芪3g,遠志3g,龍眼肉3g,炒酸棗仁3g,人參6g,木香1.5g,炙甘草1g)。
擺脫頸椎病,還頸椎自由在在!
【本文由靈素閣(lingsuge999)原創出品,公衆号及其他媒體轉載請務必獲取授權】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