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西西周橫水墓(倗國國君墓)古DNA檢測結果揭曉,父系Y單倍群類型如下:
倗伯及有鼎随葬的貴族墓,皆為Q1a1a1a;
庶民(6 人)大多數為Q1a1a1a,有一例C2b1b;
殉人(4人)分别為O2a2b1a2a1、O2a2blala、O1a、C2b1。詳情見下表。
西周山西橫水(倗國)墓地的分子遺傳數據
根據陪葬品的器物類型學,考古學家把橫水墓地分為三個時期,類型一期的年代相當于西周早期,二期年代相當于西周中期,三期年代相當于西周晚期至春秋初年。 我們根據墓葬有無青銅器陪葬,把墓主分為倗伯、貴族和庶民、殉人。貴族之上是邦國的統治者-倗伯, 庶民之下是陪葬的殉人。通過對Y染色體不重合區域的捕獲,成功的對13 例個體進行了Y染色體DNA分型。
1、各Y染色體類型一一解讀
單倍群Q1alala可能起源于南西伯利亞,現今廣泛的存在于東亞人群中,人群分布頻率見下圖。單倍群Q-M120在距今5000年至3000年之間發生了一次顯著的擴張,并參與了古代華夏人群的形成過程,最終成為現代漢族的父系成分之一,在當代中國男性中占比約3%。
父系單倍群C2b1類型,存在于新石器中期的廟子溝和新石器晚期的中原龍山文化遺址中,在現代人群中主要分布在東亞和南西伯利亞。在本次樣本中,JHM2098為單倍群C2blb;JHM2146_ _3 為單倍群C2b1(因下遊的突變點沒有覆蓋,不确定二者是否屬于同一單倍群。)。 廟子溝有C-F845類型,這組倗國墓葬裡的兩個C南“庶民”,有可能就是F845,廟子溝人群或許構成了倗國的普通民衆階層。
單倍群O-M175廣泛分布于東亞、東南亞和中亞。占中國男性的約77%。本研究的殉人個體有一個由于數據質量較差,經捕獲後隻能分到單倍群O1a這層,該類型集中分布于南島語系、部分羌族和漢族人群中。本研究的殉人個體中,兩個屬于O2a2b1a的下遊分支,該類型主要分布于東亞和東南亞, 其中O2a2b1a-M117是漢族的主要支系(中國三大超級父系之一),也常見于藏緬語族。最下層這個母系結構看着像環渤海人群,發現兩例O2殉人,攜帶有蛤喇和海貝,似乎為華東沿海居民,不知是經商、使者或什麼身份,來到了此地。
2、倗伯的Y單倍群類型-Q-m120的現代分布圖
Q-M120 的頻率分布圖
圖中藍色區域是現代父系y單倍群Q-M120的分布圖,圖帶有數字的紅色圓圈表示有古代Q-M120個體的考古遺址,圖中的1-5 的序号代表如下:①蒙古Kh6vsgol的ARS015個體,②摩爾多瓦的Cimmer ian cim358個體,③中國中莊遺址,④中國王大戶遺址,⑤中國橫北遺址。
3、常染色體分析
橫水人群中北亞成分占19.24 %,南亞成分占78.82 %。與黃河流域青銅晚期至鐵器時期中原仰韶人(北亞成分占22.87%,南亞成分占43.11 %),中原龍山人(北亞成分占18.57 %,南亞成分占79.44%)、現代漢人(北亞成分占14.68 %,南亞成分占85.08%)、日本、韓國的人群的構成比例相近。
二、綜述:倗伯與趙宋父系同宗
從考古器物、曆史資料及現代人群分布初步判斷,倗伯這一支可能和史料上的媿姓北狄族群有淵源,不過到了西周時代,已經華夏化,是姬周親信,還娶了姬周王室的女子。結合數據,倗伯的Y單倍型初步判斷是Q-F4667類型的下遊某支,值得一提是的,目前研究出來的趙宋皇族類型,也是這一分支的下遊。趙宋看來非天水一脈,認不了赢趙了。
趙宋基因可以參考我10月7日發的《宋朝老趙-基因尋根記》一文。
。。。。
曆史知識
倗國:曆史上缺乏文獻記錄,距今約3000年前在西周晉國附近存在。
2006年一月,考古隊在清理绛縣橫水西周墓1、2号墓出土的器物時,在8件青銅器中發現了刻有“倗伯”和“倗伯乍畢姬寶旅鼎(盤、簋)”的銘文。經銘文推測,這兩座古墓的主人是,距今約3000年前西周倗國的國君“倗伯”及其夫人。
根據周代禮制:天子用九鼎,諸侯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或一鼎。西周有“公”、“侯”、“伯”、“子”、“男”五個等級的爵位,“伯”、“子”、“男”爵通常封給較小的非“姬”姓國家,因為畢姬是周王朝宗室,是周王室的女兒下嫁倗國,因此畢姬能陪葬五鼎,而她的夫君倗伯僅能葬三鼎。
感謝Rob$tone、由子信息數據分享。
下一篇
根治骨質增生絕頂秘方*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