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遇見一些媽媽問我,我的孩子不聽我話了,我的孩子不愛理我了,我感覺我和孩子的關系越來越不好了,怎麼辦?
遇到這類情況,通常我問的第一個問題不是問發生了什麼,而是問孩子多大了?
其實,在媽媽們告訴我孩子年齡之前,我大概也猜得到孩子大約是多少歲,因為人性是相通的,像這種情況基本上是在孩子12歲~20歲左右,當然也有一些例外,孩子的年齡會更大些,隻是這些例外是我最不願意看到的,為什麼?我們繼續往下看,相信等下你就明白了。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誰也不是誰的玩具,沒人喜歡任人擺布。
“因為我是你媽,所以你要聽我的;因為我是你爸,所以你要聽我的。”,當你父母對你說這樣話的時候,請問你什麼感受?
是的,我相信多數人會感覺到不舒服,為什麼?因為誰都不樂意被人操控,成為他人“釋放能量”的玩具。
小時候,因為小沒有力量對抗,需要求生存,所以對父母會百依百順,為啥?不聽話就打!,不讓你出去玩兒,不給你零用錢,不……等等,“你想對抗,我看你是想翻天,這個家我說了算!”。
類似這樣的情景或話語,熟悉嗎?有對抗的沖動嗎?呵呵,我們是一樣的。
我相信絕大部分人會非常熟悉,畢竟這是有意思的童年,我們先聊聊“釋放能量”,釋放什麼能量?這個能量有時候是擔心、有時候是害怕、有時候是恐懼、有時候是愛面子、有時候是内心力量不足怕别人嘲笑……等等。
例如:孩子小,去河邊玩,父母不在身旁,假如那條河還死過小孩,在沒有自己确信的人在孩子旁邊時,相信父母聽到消息後,馬上會跟瘋了一樣趕緊沖過去。
孩子學習成績不好,父母把問題一放大,現在讀書不好,将來成績不好,以後怎麼在社會上生存和立足,于是父母又跳起來教育了孩子一頓,有些家庭還會直接上手。
說到這裡,相信你對“釋放能量”有了一些了解,是的,大多數情況下,一個人想要對另一個人做點什麼這背後都有些“能量”需要釋放一下,因為不釋放不舒服嘛,再深層次點的是一些觀點和信念,關于觀點和信念這塊我們以後聊。
我們先回到“孩子不聽話,不理人”,當我聽到這些信息的時候,通常我都會暗暗為孩子喝彩,為什麼?
因為這是孩子正在獨立成長的表現,這時可能會有些家長跳出來說,怎麼能這樣那樣,要是這樣那樣,怎麼辦,之類的話,其實,基本上都是在用其過往的經驗去揣測未來,這個就真的會一定發生嗎?真的就是最正确的嗎?
講個小故事,在一個小村莊住着一些村民,這些村民世代都住在這裡,有一天,一個村民要去外地走親戚,因為這個村民從小到大都生活在村裡面,沒有出過門,于是他就去村委會找村長和村幹部們,問問怎麼出去比較快,這時,一位村幹部就說話了,我上一次出門是騎着我們村王大娘家的牛,他們家的牛是我們村走的最快的,當時隻走了三天。
于是,另一個村幹部就說話了,誰說的,最快的是李大爺家的牛,我上一次出去隻用了不到二天半。說到這裡,村長回來了,村長聽後,哈哈一笑說,不用找誰家借牛了,我給你畫個圖,你按照我圖上說的走,走上大半天,你就可以找到一個火車站,你坐火車出去最快。
火車是什麼東西?兩個村幹部都好奇的問到,于是村長說:不如你們和他一起去吧。
其實在生活中,我們每個人許多時候都像是那兩位“村幹部”,以為自己懂的是最牛逼的東西,可是你懂的,卻不一定就是最好或最正确的。如何知道?不如一起去真實的體驗吧。
越對抗的孩子,越需要給到孩子自由成長的空間,讓花自己開出花的芬芳,讓樹自己長成樹的挺秀,讓小草自己長成小草的青翠,你永遠無法讓一顆草成為一顆樹,讓一顆樹成為一朵花。
愛一個人,你便給Ta,Ta自己想要的,讓Ta自己闖蕩江湖,赢了你和Ta一起歡笑,輸了你陪Ta一起痛哭。這樣即使遇到再大的風浪又算得了什麼,因為Ta知道,無論怎樣,始終會有一個地方沒有對錯,給Ta溫暖給Ta愛,這個地方的名字叫做“家”。
有時候太近了,過份的控制便容易發生,有時候太遠了,不足的安全感便容易發生。
所以,良好的關系是良好的距離,關系近了,容易窒息,關系遠了,容易疏離。如何知道是近是遠?彼此雙方舒服了,就是了。
這個世界上,沒有戀母情節,隻有戀子情節,不是孩子離不開媽媽,而是媽媽舍不得孩子。
許多時候媽媽的舍不得和過多執意的關懷,便會阻礙孩子成長翺翔天空,減緩孩子成為一個更加獨立完善的人格和自我。
靠人人會老,靠樹樹會倒,靠山山會空。如何做呢?你決定。
其實,在兩性的相處中,又何嘗不是如此呢?關系近了,容易窒息,關系遠了,容易疏離,如果愛Ta,請讓對方做自己!
哥們今天就寫到這裡,明天我們繼續。
楊長懿
2016.10.14 22:28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