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度橋科儀摭談--宋小龍

度橋科儀摭談
《度橋科儀》是道教追思超度道場中比較普遍的法事之一。度橋,就是渡過仙橋之意。道士通過唱念及通神的功能,将亡靈拔出地獄渡過仙橋,朝參三尊十殿,從而免遭地獄苦難,昇登仙界。 在長期的傳播和闡演過程中,上海各地區的版本略有差異,但其核心部分基本相同。現以上海白雲觀目前闡演的《度橋燈儀》版本來解說。 度橋科儀摭談
一:度橋科儀的形成與演變 橋,《說文解字》稱:“水梁也,從木喬聲”,即架在水上連接兩岸的木頭。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對于“橋”已經有了明确的解釋,說明中國人很早就懂得架橋和度橋的道理。将“橋”和“升仙”、“鬼”等概念聯系起來,表明在民衆心中已經有了人仙阻隔的觀念。模糊的認識到,橋還可以連通“冥界”和“仙界”。 道教對于“橋”的說法,可以考查到唐末五代道士杜光庭編定的科儀文獻,從中我們能找到“法橋”這個概念。《太上黃箓齋儀》卷四十記載:“杳杳天堂,法橋路斷。冥冥地獄,出離無由”。從地獄到天堂,中途要經過“法橋”的這個思想已經存在了。 《道藏》中,關于升仙法橋的圖形有好幾幅。如:《無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的卷十八,有“無上通天自然法橋”的圖片,卷二十有“無上長生煉真法橋”的圖片。《無上黃箓大齋立成儀》的卷三十九有“生天台”和“升天橋”的圖式。盡管有這些橋的圖形,但是經典中并沒有關于度橋科儀的任何記載。 北宋《高上神霄玉清紫書大法》卷十一“煉度法”有:“即随齋法,行用依式,度法橋至生天台,随事行用也”的記載。南宋金允中《上清靈寶大法》卷四十四“煉度儀”中有:“送魂度橋”的記載。文獻中雖沒具體内容,但已有“度法橋”的程式,且包涵在煉度儀中。由此可見度橋儀可能與煉度儀有關。 明代周思德編定的《上清靈寶濟度大成金書》卷二十五,收有“升仙法橋”圖和“升仙台”圖。卷十七在水火煉度以後有送靈度橋的節次,這一節次是由“道士二人,執黃幡”,頌“法橋大度天尊”,吟“法橋偈”。法橋偈有三首,其中的一首“一行一步一逍遙……..”,其文字與現在上海白雲觀度橋科儀的“法橋偈”幾乎相同。同卷的“靈寶祭煉科”在最後也有“或請五方童子偈,如有橋,吟法橋偈随用”的記載。由此可推定,在明代時期,煉度儀中的度橋程式已經較為統一,但仍然是附屬于煉度科儀,是作為煉度科儀結束的一部分。由此可見,上海地區的度橋科儀也是從煉度科儀中獨立出來的。 清末到民國時期,道教的文獻和典籍中都沒有關于度橋科儀的資料記載,而這一時期可能正是度橋科儀獨立出來的形成期。根據上海地區老道長的回憶,度橋科儀形成的時期可能在清代末年,由清末的前輩高道,在吸取前人的成果中,集思廣益,會編而成。随後跟着上海地區道教在民國時期的發展而逐漸流行開來。 二:度橋科儀的程式與内容 度橋科儀在上海地區很受信衆的歡迎。盡管科儀形成的時間不長,規模也不大,但是具有很大的影響。尤其在郊區,信衆們最關心的就是搭高台過仙橋這一環節。 1、 科儀的壇場布置 度橋科儀的壇場布置中,最重要的就是“仙橋”的搭建。先準備一張八仙桌,桌子當中豎着放一闆凳,闆凳上放置一頂木質的仙橋(紙制的或者木質的均可。紙制的仙橋隻使用一次,在科儀結束的時候要一起焚化掉,而木質的仙橋則可以重複使用)。橋面上拉有一條長長的黃布(白布黃布皆可)。在儀式開始的時候,陽上眷屬按男女分開,分别站立于仙橋的兩端,手要拉住黃布,孝信還要持一華旛,旛上書有“華旛接引天尊”等等字樣,舉在高處用以召靈,亡魂見此旛,便候于此,等待赈濟超拔。 另外比較重要的就是沐浴房的設立。由于壇場空間的原因,上海白雲觀的度橋科儀不專門設立浴房,而是直接在亡魂的靈台上擺放臉盆和毛巾。正式開始之前,值壇的道長要往臉盆裡加熱水,在沐浴環節的時候用。 2、 度橋科儀的節次和寓意 上海白雲觀的度橋科儀包括“度橋”、“沐浴”、“朝參”等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度橋 科儀正式開始,道士坐于橋頭,孝信們手拉橋上的黃布,分立于橋的兩頭。道衆舉“法橋大度天尊”聖号,接着誦唱“法橋偈”,“玉清宮内水晶寒,上帝瓊輿玉宇寬。三洞羽衣歌寶偈,群仙接引入天關………..”。這裡誦唱的都是步虛詞,内容大體就是叙述法橋的由來,以及度橋的過程和目的。接下來是吟白,通報需要度橋的亡魂。 “蓋聞瓊樓十二,弱水三千,爐氣凝雲,飄渺之煙霞滿座;花光耀日,飛鳴之鸾鶴祥風………”。接着頌“爐爇返魂香讃”,要想至清淨之鄉,神仙之境,必須有法橋引渡。頌贊“返魂香讃”,能直通幽冥,徑通三界。其中的讃詞就是如何使亡魂“澄性、澄心、滌慮”,接着要亡魂整肅冠裳,束帶矜裝,複命還元,聆聽吟白,待度仙橋。法師高聲吟白:“切以愛河汩汩,仗道岸以先登,銀漢迢迢,非仙橋而莫渡。夫橋也者,千花簇就………”。此時鑼鼓喧天,唢呐齊奏,一片歡騰,送别亡魂度橋而去。道衆齊唱“過橋偈”,“一行一步一逍遙,水滿銀河月滿霄,童子持旛前引導,亡魂平步上仙橋……”。描述亡魂度橋時的場面以及歡悅的心情,以及進入神仙世界的感受。道衆唱“過橋偈”的時候邊唱邊往靈台前走,兩邊的孝信也拉着黃布随着移動,在香煙缭繞之中,就像扶持亡魂度過橋去一樣。 第二部分:沐浴 在此環節,法師和道衆站立于靈台前,孝信持華旛立于身後。法師舉:“黃華蕩形天尊”,請出沐浴護法大神。道衆齊頌太上沐浴度魂真符:“右奉上帝符命,普為亡故xx靈魂………”。此時道衆充當符吏的角色,代神施法,監守亡靈沐浴(“太上沐浴度魂真符”念誦完畢,值壇的道長點燃真符在臉盆上繞圈)。接着道衆誦唱“沐浴東井頌”,“天河灌東井,石景水母精,圓光拂靈曜,玄映瑩高明………”,和“清水度魂頌”,“巍巍道德尊,功德已周圓,降身來接引,師寶自提攜………”。這兩段頌,文字精美,曲調動聽。 “沐浴”環節是度橋科儀中重要的環節。道門度亡向來重視沐浴,沐浴是亡靈聞經聽法,受煉更生的前提。度橋科儀中的“沐浴”環節,孝信持華旛立于法師身後,由道士接引亡魂,以天河之水洗滌污垢,潔淨身心,準備朝參三尊十殿。 第三部分:朝參 在此環節,法師和道衆站立于三寶神台前,孝信持華旛立于身後。法師舉:“大聖朝參三寶天尊”,請出神明。接着法師吟白:“切以香風披拂,吹開長夜之法門,燈燭熒煌,照徹九泉之苦爽……….”。道衆誦唱三尊十殿的偈詞,法師和道衆引領亡魂進入天庭後,參拜太乙救苦尊、泰山青府君、玄滋佐理君。其次朝參十殿閻王,即:“一殿秦廣王、二殿楚江王、三殿宋帝王、四殿伍官王、五殿閻羅王、六殿卞成王、七殿泰山王、八殿平等王、九殿都市王、十殿轉輪王”。根據道教神系來說,閻王雖然是地府官吏,但他們又都是神靈,因此,在天庭同樣有他們的官府。 最後,法師和道衆齊頌:“三尊十殿皆參遍,道場金爐現,燈分燦爛光,香結祥雲蓋”。此時亡靈已經得到神靈的寬赦,洗刷了身前的一切罪錯,昇登仙界了。 三:度橋科儀的思想意義 從度橋科儀的獨立形成到現在,各地煉度儀中已經很少再有度橋這一環節,幾乎都脫離出來形成了獨立的個體,隻有台灣地區道教仍保持着這一傳統。度橋科儀的獨立,使得儀式更加“形象化”,信衆也更有參與感。 1、 忏罪祈恩的神學思想 道教的度橋科儀一般都在整出法事的後半段舉行。隻有經過道士們誦經禮忏,申文發奏等儀式以後,亡魂已經得到了神靈的寬赦,并洗刷了生前的一切罪錯,這樣才具備了升登仙界的條件。于是道士們才行度橋科儀,祈請上蒼引領亡魂,度過仙橋,朝參三尊十殿,從而升登仙界。我們不難看出,為亡魂忏悔陽世所犯的罪錯,是道教科儀拔度亡魂必須具備的内容。明周思德的《上清靈寶濟度大成金書》卷二十四“明禮方忏悔”中稱,“太上垂齋科忏謝之法,普度天人,津梁品彙,罪既可忏,福亦随臻。居三界中,因緣輪轉,塵染業根,種種成愆,觸犯三光嶽渎、十方經寶,積成罪目,結成冥曹,欲祈解釋,必先使之随方忏謝”。其目的“無非與齋主露情悔過,忏罪祈恩,普為法界有情,俱沾惠澤,應使齋法流傳永劫也”。因此,隻有在忏悔的基礎上,依靠道士的法術,才能得到神靈的寬赦,從而度橋昇仙。 2、 度橋登真的堅定信仰 道教的基本信仰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我命在我,不屬天地”,相信可以依靠自身順天地大道的修煉達到長生成仙、羽化登真的境界,這也反映了信衆對延年益壽、長生不老的美好願望。杜光庭在《墉成集仙録》中說:“積功未備,累德未彰,限盡而終之人,得以善爽之鬼。地司不制,鬼録不書,逍遙福鄉,逸樂遂至,年充數足,得為鬼仙。然後升陰景之中,居亡者之秩,積功累德,亦入仙階矣。”這段文字就說明了,不僅人能成仙,鬼同樣也能成仙,這就與道教科儀的思想内涵相呼應了。在道教的科儀中,濟度就是救濟世人,拯拔苦魂的意思。對于濟度法事的功德和意義《太上黃箓齋儀》卷十七中說:“前生今世,無量劫來,積過深尤,前冤往債,或己身所犯,或祖世贻殃,罪目多端,不可憶識;或違忤天地,負越神明,侵害于人,損傷于物,因今大齋功德忏拔之緣,萬罪千愆,鹹乞除蕩,即使神魂清淨,罪惱銷平,離苦升天,參真悟道”。所以孝信通過度橋科儀,并借助道士通神的功能,使亡魂度過仙橋,繼而離苦登真,超凡入聖了。 3、 孝道思想的倫理教化 宋朝以後,道教在黃箓齋以外,開始盛行為死者單獨舉行度亡科儀,把原本屬于黃箓齋法精髓的科儀分出來單獨舉行,這樣就滿足了一般平民希望能在祖先身後繼續盡孝的要求,有利一般人家依照道教信仰盡孝,完成超拔祖先的心願。對于孝道思想的教化,曆來就是我們道教的教理教義之一。南宋初更是創立了“淨明忠孝道”的法系,以許遜祖師提出的忠、孝、廉、謹、寬、裕、容、忍的“垂世八寶”為依據,尤以忠孝為首,即“忠孝大道之本也”,認為恪守淨明忠孝即可修仙得道。在道教的科儀文本中也多有關于“孝悌”的記載,正一早晚課中發“十二願”這一環節的第九願就是“九願家多孝悌”,同樣是早晚課中的“三茅真君寶诰”裡也有“忠孝通于神明”的文字内容。而杜光庭在《東嶽濟度拜章大醮儀》齋醮戒文中的第四戒即:“不得無孝順心,違逆父母。不孝之罪有五種報:一者王法所加,二者有情棄薄,三者地獄受苦,四者受鳥枭身遞相殘害,五者既反人身貧窮困苦。今者聞戒之,後常持孝心,以俟天聽”。我們可以從中看出孝道思想在道教教理教義中的重要性。道教不僅在經典和教義中宣揚孝道思想,而且還通過科儀的表現形式,讓孝信更形象的體會到孝道思想,從而對他們進行教化。度橋科儀就是最能體現孝道理念的科儀之一,亡魂由地獄度過法橋,升登仙界,最大限度的完成了孝信們的意願。這對孝道的倫理教化有着非常重要的積極影響和現實意義,同時也能上行下效的有力傳播下去。 度橋科儀和其它濟度科儀一樣,都具有濟世度人,濟生度死之功效。但度橋科儀更接近生活,道士為亡者架起通往仙界之橋,使亡魂早日出離沉淪而目睹光明,同時也為陽眷親人,寄托哀思,追思親情。 宋小龍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