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用,就怎麼練。
沒有一點誇張的動作,沒有一點沒有用的動作,哪怕是一個微小的動作,一點角度的變化,一點看似不經意的身軀晃動都是搏擊所必需的。
這裡沒有誇張的大弓、大馬,隻有形似走路的通懷、之玄。這裡沒有大開大合的驚人動作,隻有小裡小氣的裡裹外裹,拜掌填拳。這裡沒有大幅度的方位轉動,僅一步、半步“之玄”就實現了三門進擊。在這看似直趟子的拳路裡,每一步都有方位的變化。
為什麼這樣打?為什麼這樣走?隻有一句話:“完全服從博擊的需要”。
套路隻是搏擊的演練形式,搏擊才是套路的演練内容。然而,在中國武術裡,套路與它的搏擊内容之間卻存在着巨大的差異。别的拳暫且不論,就連大家普遍認為最簡練最實用的形意拳也是如此。尚雲祥的弟子李仲軒老先生就說:“練法和打法往往是相反的”。形意拳的拳架“既不是用于表演,也不是用于實戰,它是用來出功夫的”。對于這種練法和用法的“背離論”我感到非常困惑。
巴甫洛夫告訴我們,動物經過長期訓練會形成“條件反射”。如果我們天天練的是一種不适合搏擊的拳架,已經形成了習慣動作,在搏擊時,怎麼能信手拈來沒有練過的适合搏擊的拳架?
世界上任何技藝的訓練都是與它的使用相一緻的。用一句哲學名詞來說:“練法與用法的統一性,是各種技能訓練的普遍規律”。
一個鉗工學徒在他端起锉刀的那一刻起,就注定要锉向他要學習加工的工件;一個士兵學習刺殺,一定是對準心目中敵人的胸膛;一個拳擊手的訓練,一定是力争快速準确和有力地擊倒對手;日本劍道的訓練,即使拿根破竹杆,也是狠狠地劈向對手的腦袋。隻有中國武術,或飄飄欲仙,或龍騰虎躍,卻不知道手伸出去要幹什麼。
表演,充滿藝術和美感的表演,把武術從現實世界拖向了另一個世界。
我們太熟悉京劇裡的表演程式了,“正冠”,“捋髯”,掖水袖,邁方步,把真實的動作藝術化了,甚至一個紮腰帶的動作都會搞得美輪美奂。右手手指本來要向右方指一下,卻偏偏要向左邊一個大轉身,右手向上、向左、向下畫一個大圈子,最後才指向右。在激烈的武打戲中,必須要要加上各種旋子和空翻,美則美矣,把它拿到現實世界就成了笑話。然而現實世界中的武術卻在一遍又一遍重複着各種程式化的動作而不自覺,有一首歌羅列了一些程式化的順口溜後就唱道“中華有神功”!試問“站如一棵松”不是京劇的“亮相”嗎?搏擊時誰敢“站如一棵松”?
必須把武術從表演世 界重新拉回到現實世界。——“怎麼用就怎麼練”!
一個鉗工在他端起锉刀的那一刻,要锉向他要加工的工件,而不是舉起锉刀當空亂舞!
首先,這個鉗工心中必須有這個需要加工的工件的尺寸、形狀,知道自己要做什麼。
同樣,一個練武者,也必須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心目中也必須有自己要加工的“工件”——假想敵。
必須理解一招一式的技擊含義。鉗工锉工件那是有尺寸的,武術出手的角度、距離也是有尺寸的,不是越花哨越好。打套路雖然是一個人在那裡比劃,但是心裡要有兩個人。我向他哪裡出手,他怎麼還擊,心裡要有兩個人影在打架。不能隻想着自己一個人的動作,或隻想着師傅的動作。
據說有的人是“形象思維”,有的人是“邏輯思維”。“邏輯思維”的人算算術沒問題,但腦子裡很難形成人物形象,讓他心中有兩個人在打架比較困難,得多下點功夫。
打拳時眼看哪裡?一般回答是“看自己的手”。其實看自己的手必然導緻心目中隻有自己,隻注意自己的肢體,卻不想對手的狀态。君不見,現代太極拳打“倒攆猴”時,要求眼看着向後甩動的那隻手,而他的敵人卻在他的前邊!
其實搏擊時根本不看自己的手,甚至不盯着對方的手,而是看他的印堂,餘光照顧他的全身。搏擊時出手速度很快,看着手隻能眼花缭亂。開汽車必須眼看前方,死盯着近處就會撞車,這是同一個道理。
打拳時眼看哪裡?跟實戰一樣:“看自己心中假設敵的印堂,餘光照顧他的全身”,
自己練拳時眼前雖然沒有對手,要跟有對手一樣鍛煉用眼,這就叫做“眼前無人似有人”。
練72手拳,不要誇張,不要做作,不要嘩衆取寵,一切都力争做到恰到好處。
我老了,年輕人應當打得比我虎虎生風。但是,不管你多麼青春煥發,也不能把誇張性的動作加到72手拳套路裡面去。
我在教徒弟時,有的自覺不自覺地就加上了“震腳”“彈跳”之類的動作。話先擱到這,今後如果出現誇張性的72手拳,非我族類!
“怎麼用,就就怎麼練”與“出功夫”并不矛盾。實用拳架裡就含有各種功法和步法。
此外,綿張拳還有一套獨特的基本功訓練方法。石家“一字功”、撞肩、雙鹞式纏手、進退式纏手、前堅後箭步、梅花步、之玄步、三角步、鴨踏步等各種功法、步法的訓練同樣需要下終生的功夫。
有了基本功,知道了手法技法,也還隻是紙上談兵,還得練着往真人身上使。部隊每年都要搞幾次“紅軍”“藍軍”的對抗演習,何況練武者。
學遊泳必須下水,這是不可逾越的一道坎。
我的不少弟子學了很長時間,一交手就是進不去,那個頂勁就是解決不了。因為他身上還是“杠子勁”,不是“矛盾勁”。一根杠子,擋住了一點,整個杠子都被擋住了。一條蛇,擋住了一點,頭一轉,又進去了。老拳師們常說,要練出“水勁”來,水随彎就曲,用手難以擋住。可是,要把身體練成一條蛇,每個關節都能随着敵人轉動,見縫就鑽,談何容易。所以,武術的招法不是告訴了你馬上就能使的,你看着人家不費勁就進去了,你就是不行。這像學書法一樣,告訴你“橫平豎直”,你就是寫不直,這要經過長期鍛煉。騎自行車簡單吧,不會之前總是摔跟頭,隻有通過跟自行車的搏鬥,身體裡生成了平衡反應,形成了“條件反射”,怎麼騎,怎麼是。
沒有别的辦法,練吧。
先說一段小插曲。
争論有好處,能使人發現問題,深入研究,解決問題,并使人謹慎做人,不緻妄自尊大。
剛呂先生指出,古書上說綿張“前手如攥錢”,你卻說“前手如撚線”,抄都不會抄!這倒是一個很重要的技術問題,需要進一步說明白。
綿張在對敵預備式時,是坐馬拉弓。前後手握拳的方法是,拇指捏在食指關節縫上,來回撚動。不能緊緊握拳,那樣會造成肌肉和神經緊張,影響反應的靈活性。也不能過于松懈,那樣會措手不及。所以要輕輕撚動手指,刺激神經末稍,使自己身心随時處于“臨戰狀态”。這個撚動手指的動作,古人用“攥錢”來比喻。明朝花銅錢,手裡拿一枚銅錢花時,是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錢,把它撚發出去。現在點紙币大體也是這個動作。但是“攥錢”這個詞不大好理解,我們用“撚線”這個詞來比喻,一聽就明白。明朝人為何不用“撚線”來比喻那?那時候穿針撚線是小女子的事,男人不肖撚線,比喻拳法還是“花錢”來的氣派。現在幾百年過去了,說“攥錢”誰也不明白,還是說“撚線”通俗易懂。後手同樣是撚動動作,但是手指頭一勾一勾地,像彈琴。故說“後手如弄琴”,這不難理解。
下面書歸正傳,講第一路。這是書稿,有插圖,發到網上沒圖,請原諒。
張氏短打拳套路
第一趟
起勢:坐馬拉弓。頭端面正,側身,豎項,下颌收,口閉,舌頂上颚,但不要用力咬牙,以免頸部肌肉緊張。豎腰,微後弓。前腳微扣,後腳尖基本向前,跟實指翹,輕浮穩固。兩腳彎曲,小腿前傾,重心在後腿。松握拳,拇指壓在食指第二節上,高與肩平。左手在左肩前,右手在胸前。墜肘。前手如撚線,後手如弄琴,以免臂肩肌肉緊張。後手微後拉,前手略前撐,勁如拉弓,胸開背合,以便随時可以放箭将後拳射出。但不可過于露形。眼平視,打拳時,要看假想敵的印堂。不要看自己的手,看手必眼花缭亂。氣沉丹田。打拳時,化吸發呼,但不可全部呼出,丹田始終存半口氣。(圖5-1-2)
此式不可死站在原地,随即就向前走。
袁譚打躬:左腳稍滑進,随即右腳向右前方進半步身下蹲,兩手抱拳拜進。設想敵雙手撲來,向他左肩上方拜進。(圖5-3)接着,向左前方進左腳管腿,左手闆壓他左臉,右手和右肩按壓他左肩,向左腳方向壓下去。(圖5-4)右腳稍向右前方轉步,重心移向右腳,雙手繼續下按,左腳回勾,把他摔倒。(圖5-5)
窩裡炮: 設他左手打來,向右前方上右步,右手在前,左手在後,抱拳拜進,向右推他左臂中節。(圖5-6)随即向左前方進左步,在這一步之中,左手拜掌,用手背向左前方打臉遮眼,。(圖5-7)瞬間右手填拳打臉。順勢向左前方進三步,意在追擊。(圖5-8)
元光手:設他左手打來,向右前方上右步,抱拳拜進,找他左肩。(圖5-9)随即向左前方進左步,在這一步之中,左手背向左打他左臉。圖5-10)右手向左打他左耳。(圖5-11)随即向右擰身,左手打他右耳。(圖5-12)再向左擰身,右肘橫擊他胸頸。這時左腳才落步,在一步之内,連續完成這一連串的打擊。(圖5-13)接着向右前方上右步,用拳背撇擊他鼻子。(圖5-14)提左步,左手拜掌,(圖5-15)落左步,右填拳打臉。連帶進右步。(圖5-16)
冷死手:右手刁拿他右腕,進左“之”步,左掌插右肋,注意臂不要伸得太遠,手指略曲。(圖5-17)進右玄步,右肘打胸。注意雙膝緊扣(圖5-18)随着右腳向右前方落步,用拳背撇擊他鼻子。(圖5-19)提左步,左手拜掌。(圖5-20)落左步,右手填拳打胸。右腳跟進。(圖5-21)
膝槌手:設敵右手打中盤,我雙手纏進,進右步,右手向胸前回繞,向上翻滾,變陽拳,向前搓壓他右小臂而進。左掌在右腕内側,左手封按他右肘,向前逼進,右拳即可打肋。(圖5-22)進左步,左手撲臉下按,(圖5-23)左手從他腦後轉到胸前拿他右肘。右手向左下方旋切他脖子。同時左腳回勾。(圖5-24)
八門正行:右手向後勾牽他左手,上左步,左手打胸。(圖5-25)随即左手向後勾牽他右手。上右步,右拳打胸。(圖5-26)接着右手向後勾牽他左手,左拳勾打他右耳。(圖5-27)左手向後勾牽他右手,進左步,右拳勾擊他左耳。(圖5-28)走這幾步是通懷步,要腿胫相磨,保持跪膝态勢。手和腳不是一比一的配合,打了四拳,走了三步。
五橫手:稍進右步,左手向右下方扣拿打來的右腕,(圖5-29)同時上左步,掄起右拳向左下方栽擊他左邊太陽穴。(圖5-30)随着左腳的落地,向左擰身,用右肘橫擊他喉或臉。(圖5-31)進右步,右小臂豎起,用拳背撇擊他臉。(圖5-32)提左步,左手拜掌。(圖5-33)左腳落地,右手填拳打胸。(圖5-34)
陰進陽出:向右後轉身。右腳向右前方擺步,左腳向右腳右側扣步,左手向右後方扣拿他打來的左手,進右步,右拳心朝下打他左肋。随即上左步,左小臂向上攔打他下巴。進右步,蹲身,右拳心向上,鑽擊他下巴。上左步,左拳向右前方打他鼻子。
硬崩手:進右步,提起右手準備下披。提左腳,右手向左下方披擊他打來的右臂,同時左手撲擊他右臉。落左步,用右手背撩擊他小腹。(圖5-42)向右前方上右步,左手從他右腮轉摸到他左臉,連他眼捂住。向左前方上左步管腿,左手向左扳頭,右拳勾擊左耳,右腳稍後勾。
勾扳手:進右步,雙手抱拳,向他右肩拜進。向左前方進左步,右手向右下方勾他脖子,左手向左上方撐他右臂。随即向左擰身,用右肘橫擊他喉。上右步,向右擰身,右拳撇擊他臉。進左步,左手拜掌,跟右步,右手填拳打胸。
很久沒上傳視頻,傳了好幾次,總是中斷。這次總算上傳成功了,我們接着說拳。說拳說的是技法、功法,這拳叫什麼名字并不重要。其實,說我完全是張橫秋的拳法,這已經是擡舉我,我自知離張先生差的很遠,隻能盡量接近而已。張橫秋源自家傳,至于張家先人學自何人?玄機和尚源自哪裡,現在沒人能說清。但有一點是肯定的,石家秘傳綿張拳這個名字叫了幾百年,還會繼續叫下去。
閑話少說,書歸正傳,接着講72死手拳第一路第四部分。
仙人躲影:右手向右後方捋他右手,向左前方進左之步,躲到他身後。左手推他後背,右腳前拖,管他右腳。向右前方上右玄步,右手向左推他喉,左手掐他後腰,左腳向後勾他右腳,使他向後仰跌。
隔肚穿線:我右捋他右臂,上左之步,左擺拳勾打他後心。随即上右玄步,右拳擺勾打他心口。
猛虎跳牆;上左步,左手刁拿他打來的右腕,左手刁腕後捋,上右步,右手捂眼。他左手來救,我向右擰身,左手搭他左臂。左手向後一滑拿他左腕,曰“量天尺”。同時向右前方滑進右步,右手打眉穴。向左擰身,左步稍跌,左手拿他右手。進右步,蹲身,右手托他下巴。随即右手抱他頭,向左前方進左之步,左手二龍戲珠插眼。向右前方進右步,雙手捋他左臂。右腿單腿彈跳,提起左膝頂裆。
觀音坐蓮:左腳向前落下,向右後轉身,向左腳方向旋身下坐。左掌向左下方撻擊,接着向左擰身,雙掌向左下方剁擊,左腳後勾。
龜兒不出:左腳向右落步,向右後方回身。設敵右手抓我右腕。我含胸吸進,左手按住他手,固定在我的右腕上。向右擰身,右腕向上、向前、向下滾壓,折他指。同時提起右腳,左腳單腿向前颠跳寸許,右腳蹬膝。随即右腳向右後方跌一小步落地,右手向右後方刁拿他右腕,左手摟住他頭。向左前方進左步,右拳打臉。
第二趟之1
滿堂紅:
詩曰:
右手還推右手,左手即奔香腮。右手轉拳出胸懷,反掌拖面急拜。可憐腳肩未定,填拳挪步相催,兩手無措實哀哉,方知堂紅可愛。
江西麗水婚俗,轎前轎後四盞紗燈通宵不得熄滅,謂之“滿堂紅”,用在這裡喻打他臉上四掌,滿臉通紅。設敵右手打我中盤,我進左步,右手向左下方披他右臂,同時左手撲擊他臉。他可能會用左手格當我左手,接着,我左手向左下方扒拉他左手,右拳從左胸前向上翻,向右前方上右步,用拳背撇打他臉。左手拜掌振打,右手填拳打胸。注意:步步緊逼。
黃莺雙磕耳:
詩曰:
雙手捺開雙手,即時齊奔耳門。方才打得耳聾鐘,旗鼓胸次早進。仰身欲倒在地,誰知胸腹填飛。勸君莫惹黃莺,雙雙磕耳難聽。
敵雙手樸來,我吸腰,雙手裹化,下按雙分。進右步,雙雙掌拍擊耳門。接着進左步,蹲身,左肩靠進,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旗鼓勢”。随即向上起身,向上舉旗,暗用右拳擊打。
泰山壓頂:
詩曰:
敵人手打來,雙手齊奔開。兩掌按下插,胸膛早受災。他若走左邊,左進靠山跌。他若右邊去,右手用披揭。輪進左右披,須知腳管跌。此系頂一拳,故名泰山壓。
他雙手撲來。我上右步,雙手從他兩臂當間猛然下插。随即向左擰身,雙手上提,左右分開,用右手背打他右胸将台穴。左手拍他臉。接着,左手向右下方披按,如果遇到他左手,就把它劈下去。同時上左步,右手論起來砸他頭頂百會穴。随即右肘上挑打臉。然後,右手向左下方拍砸他脖子。右手掄回到右肩上方,同時左手向左下方勾住他脖子左側,右手向左下方落下,抱他左肩,左右手同時向左下方旋按,左腳勾他右腳跌之。
在我我雙手從他兩臂當間猛然下插上提,用右手背打他胸時,他如果向我的左邊躲,我上左步管腿,左肩靠進,向左擰身,連靠帶打,此乃“靠山跌”。在我剛雙手下插時,他向我右邊躲,并用左手推我右肘,我左手向右下方披他左手,右手從懷裡向上掄起來,用手背揭打他臉。如此等等,可打可跌,随心取用,非死套路也。但在套路裡不可能表現許多變化,隻體現了前面一種打法。
72死手是張橫秋先生留給我們的寶貴财富,我覺得很難得,越鑽研越有意思。但也有朋友說72手太複雜,不好記。當然,如果把72手都練精,确實不易。應當普遍涉獵,重點精研。不怕千招會,就怕一招精嘛。
72手每一手都有它的特點,都包含它特有的技法。我們應當把這些技法從具體手法中挖掘出來,總結出普遍性的技擊規律,把它變成自己的東西。
比如,進第一手最難。看了這麼多手法了,總結一下:
第一手控制敵人什麼部位?
有多少種進手法?比如:拜手進、合手進、分手進、辟手進、勾手進、捋手進、纏手進、吊手進,等等,每一種進法的要點是什麼?你能不能選擇一兩種練精?伸手就能進去,着手就有。
什麼叫入身?怎樣才算入了身?有幾種入身法?要點是什麼?你能不能練精一兩種。着手就入得了身。
你看到的步法屬于什麼步法?他的要點是什麼?看人家是怎樣“走門”的,自己為什麼走不好?用不上?好好研究細節,反複實踐。問題就出在小的細節上,不是走得過大過于誇張就是走得過小頂勁。
想想自己在搏擊時是在走動還是站在那裡打“陣地戰”,研究一下72手裡是怎樣做到“上不停手,下不停步”的。能不能做到手打手的,腳走腳的?怎樣做到“不合之合才是大合”?
看看是怎樣使用“騙手”使他進我圈套的,得手後又是怎樣步步緊逼對手,打擊是怎樣步步深入的。自己打的時候為什麼要麼被人家阻擊頂住了,要麼人家跑了。
看看各部關節是怎樣随機轉動的,脊尾怎樣颠顫,怎樣吸化抖發?怎樣做到防的同時就打?自己為什麼防的時候後退?為什麼不能接手的同時就實現入身打擊?
總之,要看出點“門道”來,才能有所收獲。
當然,72手裡還有一些具體的巧妙的要命的手法,在過去那叫“不傳之秘”,你要是能熟練地掌握一兩種,豈不是天上掉餡餅。
說一千道一萬,不動腦子不行,不下苦功不行。
張氏短打拳第二路2
燒天撼地:他右手打來,我右手拿腕,向右後方捋帶,上左之步走外門,左拳打他右臉。他左手打來,左手向右扣按他左臂,上右玄步,右拳插打他肋。他右手打來,我上左步,左手向左後方勾他右手。上右步,右拳心朝上,用拇指尖點戳他心口鸠尾穴。他右手打來,我右手刁捋他右臂,上左之步,躲在他背後,左掌打他後腰。随即上右玄步,右拳打心口。
胡蜂鎖手:胡蜂即大馬蜂,它可以用腿把一般的馬蜂鎖住咬死。上右步,右手刁他右腕。上左步,左手做撲擊臉的假動作,調動他左手來架。我左手刁他左腕,向左下方拉,向右前方稍進右步,右手向右上方推拉他右手,使他兩臂十字相絞,在接近他臉時,右拳打他太陽穴,同時左腳勾他的右腿。随即向左擰身,用右肘打他左太陽穴。向右前方進右步,右拳撇擊他臉。左手拜掌,右手填拳打胸。
六平手:設敵右手打我上盤,我上右步,抱拳拜進,向左推他右臂根。随即向左前方上左步,向右擰身,右手四指向右撣他雙眼。接着向右前方上右步,右手回手打他左耳。随即,左手打他右耳。向左前方上左步,右肘橫擊他喉。向右前方上右步,用右拳背撇擊他臉。左手拜掌。向左前方上左步,右手填拳。
烏鹫獻爪:設敵右手打來,我上右步進中門,右手向左前方切他右臂,左腳向左前方進步貼身,右手向右前方抓臉。他想用左手扳開我的右手,我順勢進右步,右手變陽掌,用小魚際切他脖子。進左步,右手勾頭,左拳打肋。接着右手向右回勾他脖子。随即,右手向左下方打頭。左手從胸前向右前方伸,向左前方進左步,左手勾他脖子左側,右手抱他左肩。雙手向左下方旋壓,左腳勾他右腳跌之。
掭眉搗嗓:設敵右手打我中上盤,我上右步,右手向左前方切他右臂中節,左手在胸前,準備穿出。幾乎與右手切出的同時,提左腳,左手向右前方穿出掭眉。他左手必顧“燃眉之急”,來格架我左手,喉下就有空,我上左步,向左閃身,右掌向右一轉,用手指直插咽喉天突穴,插到位時還可以向下扣一下。
順手牽羊:扣左腳,向右後轉身。雙手捋他右臂,提右腳準備前蹬。雙手後拉他右臂,右腳橫腳蹬膝或大腿根。右腳向右前前方落下,左手背震打鼻子,随即進左步,右拳打臉。
第二路完。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