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得名由来:易经究竟在说些什么?

2024-05-2029
点击上方文字,欢迎命理学

图片来源 |网络

文字 | 刘君祖

《易经》究竟在讲些什么?简单来说,就是在阐述变化。

变动不居

宇宙人生充满了动变。星移斗转,沧海桑田,自然界的变化无时或已。盛衰成败,离合悲欢,人世间的流转反复,更让人伤情。

今日两岸交流的盛况,实非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所能梦想。当我们走过从前,那种今昔大异的感受,真是恍如隔世。 1991年海湾战争陆地战四日了结,跌翻了多少专家的眼镜?台湾股市在金钱游戏大盛时,扶摇直上一万两千点,几个月间顿挫为3000点以下,许多人的资产缩水到原来的四分之一。 全球性的经济不景气如瘟疫般蔓延,打破了多少年来跨国企业的神话,连号称东方不败的日本,在泡沫经济幻灭后,都显得欲振乏力。通用、福特、IBM,接连创下人类有史以来天量的亏损纪录,裁员手笔之大,令人咋舌。

民主改革、求新求变的风潮,刷新了许多古老国家的政治格局。台湾地区的两党政争,波谲云诡,昔为阶下囚,今为庙堂客者,比比皆是。日本雄霸天下的自民党,在政商勾结,连连出事后,居然也会在选举中失利。 所有这些都提醒我们:人世是如何地变动不居,而变化的适应、掌握及预测,又是何等地重要。 依据传统的说法,《易经》的得名,“易”字有三个含意:变易、不易和简易。我们前面讲的,就是变易,世间一切的现象、事件都在变动中。《易经》的英文译名,除音译“IChing”外,也有意译成“Bookof Change”的,点出《易经》是专门处理变化的学问。 不过,所有这些变动的背后,还是有着永恒不变的真理,所谓万变不离其宗, 这就是不易。《易经》教人的,就是如何透过变易去掌握不易。自然界的天体运行、动植物的生长消亡,仍然依循无所不在的科学定律。人文社会的变化虽然繁复,一样可以调理出许多千锤百炼的经验法则。 以简御繁

那么,简易是什么呢?许多人初学《易经》,往往在这里遭遇困难,它当然不是简单容易的意思,《易经》的难是有名的。 简易其实就是以简御繁,是透过变易去掌握不易的不二法门,在人性表现上便是顺其自然,无私无我,公正客观。 《中庸》上有段话说:“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易经·系辞传》上也说:“《易》之为书也,不可远。” 真理和日常人生其实是很贴近的,并没有那么繁杂和玄之又玄。许多人追寻真理,愈求愈远,说穿了是人性中的许多负面因素在作祟。例如自私自利,矫揉造作,主观太重,以及形形色色的欲望等,都会妨碍我们对真理的认知和实践。 在儒家“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的性善论中,这些欲望和人为的造作,都是后天的习染,称作“人之为道”,是违反自然天性的。用这种方式去求道,必定愈求愈远,是不可能得道的。 人的私心和欲望会干扰认知,影响正确的判断。这一点确实值得重视。历史上多少枭雄人物,后来会走上覆灭之途,往往植因于一些关键决策的失误。而这些失误,后人评断起来,有时会大惑不解。因为根据当时形势的分析、合理的逻辑推演,当局者都不该作出那样荒谬差劲的决策。一流高手下出绝顶臭棋,导致全盘皆输,真是令人尴尬。其因安在?

如果我们对人性、人情有更深刻的了解,细心去掌握主事者的人格特质、感情关系,和决策当时的心理背景,不少历史之谜便能豁然而解。 人并不是永远都能那么理性的。许多时候,反而是一些隐微难明、不足为外人道的非理性因素,起着关键作用。常人如此,那些才华惊世的领导人物可能更严重! 佛家讲凡人有贪、嗔、痴三毒,为此长陷苦海,烦恼不断。原始生命力强、英雄气重的人,除非己有方,多半三毒俱全,嗜欲深重。 庄子有句最好的话:“其耆(嗜)欲深者,其天机浅。”一针见血,点出了证道的关键。反过来说,嗜欲浅的人,天机就深,就能追求真理。 印度圣雄甘地教导人“把欲望降到零度以下”。老子主张“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便是不造作,不起私心,也就是简易。做到了便能以简御繁,以不易御变易,便能无不为。 儒家讲“无欲乃刚”,俗话说“人到无求品自高”。一个人修德到摆脱私情私欲的牵扯、什么都可以不要的境地,自然就什么都不怕了!在孟子就称大丈夫,富贵、贫贱、威武都动他不得。在《易经》就是乾卦《文言传》所称的“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就能勇猛精进,生生不息。 “易”字还有第四种含义:“生生之谓易”。生了又生,创造永不止息。《易经》的英译,若取Bookof creativity可能更好。

随缘知识付费

即可购买

微博:刘君祖经典讲堂 客服微信:187-0162-8971

标签: 易经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