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详注+译文+试题+答案||山东...
写怀(节选)
杜甫
劳生共乾坤,何处异风俗?
冉冉自趋竞,行行见羁束。
无贵贱不悲,无富贫亦足。
万古一骸骨,邻家递歌哭。
[题解]
写怀:抒发情怀。
[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杜陵布衣,又称少陵野老。初举进士不第,遂事漫游。后居困长安近十年,以献《三大礼赋》,待制集贤院。安禄山乱起,甫走凤翔上谒肃宗,拜左拾遗。从还京师,寻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弃官客秦州、同谷,移家成都,营草堂于浣花溪,世称浣花草堂。后依节度使严武,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代宗大历中,携家出蜀,客居耒阳,一夕病卒于湘江舟中。甫工诗歌,与李白齐名,并称李杜。后人又称其为诗圣,称其诗为“诗史”。名篇甚多,为世传诵。有《杜工部集》。
此诗为代宗大历二年(767)冬,作者寓居夔州时所作。
[句解]
劳生共乾坤,何处异风俗?冉冉自趋竞,行行见羁束。
劳生:《庄子·大宗师》:“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俟我以老,息我以死。”后以“劳生”指辛苦劳累的生活。乾坤:天地。风俗:相沿积久而成的风气、习俗。冉冉:匆忙貌。趋竞:奔走钻营;争名夺利。行行:不断地行走。羁束:犹拘束。
天地之间,人们都过着辛苦劳累的生活,哪个地方在风俗方面会截然不同呢?放眼看去,无数的人们都在为名利而奔波争夺。而在追名逐利的过程中,人们每时每刻都受到种种羁绊与束缚。
前四句,诗人通过独特的视角描摹了他眼中的世界。在诗人看来,天地之间辛勤劳苦的人们,不仅都在为名利、温饱、富贵、势利奔波着、竞争着,而且无往而不受到种种的束缚与局限。这种状态以及与此相应的"风俗",不过是大同小异,哪里有根本的区别呢?这样的话语,既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世界的个性而又深刻的理解与认知,又流露出诗人在现实世界中落落寡合、四处碰壁的失意、困窘与落寞。
无贵贱不悲,无富贫亦足。万古一骸骨,邻家递歌哭。
万古:犹万代;万世。形容经历的年代久远。骸骨:尸骨。邻家:邻居,邻舍。递:递相,一个一个地。歌哭:既歌又哭。常用以表示强烈的感情。
没有富贵显达,那么,即使身处贫穷卑贱,也要知足常乐,莫要悲悲戚戚。千万年来,无论贤愚贵贱美妍穷富,最终都会成为一具骸骨。你听,相邻人家依次传来的悲歌痛一哭之声。
后四句,诗人抒写了对富贵贫贱的态度与感悟。在这里,诗人从生命的有限性这个角度出发,指出千万年来,无人不死,无论生前际遇如何、身份如何、地位怎样,最终都会成为枯骨。既然如此,生前的种种贫富、贵贱,又何必过于在意或计较?故而诗人得出结论:富贵不骄,贫贱不悲,知足常乐,有何不可?而邻家递相传来的悲歌痛哭之声,似乎正在印证着这一点,从而让诗人更加确信。这样的文字,一方面体现出诗人对富贵贫贱的洞达与超然,一方面又流露出诗人饱经风霜英雄空老之后的深沉浓重的悲凉与无奈,毕竟,递相传来的歌哭之声,总透露着不安与隐忧。
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写怀①(节选)
杜甫
劳生共乾坤,何处异风俗?
冉冉自趋竞,行行见羁束。
无贵贱不悲,无富贫亦足。
万古一骸骨,邻家递歌哭。
[注]①此诗为代宗大历二年(767)冬,作者寓居夔州时所作。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开篇使用一个问句,抒发了诗人对于人生劳苦这一生存状态普天皆是的慨叹。
B.三、四句将富贵之人争名逐利的丑态与贫贱之人处处受制的窘态并提,对比鲜明。
C.诗人道出的芸芸众生的辛劳困苦,也是自己一生颠沛流离、无所寄托的真实写照。
D.本诗一改杜诗“多言事而罕及理”的特点,偏重说理,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反思。
16.明代文学家王嗣奭认为,此诗后四句“可谓达人之大观”。请简要说明“大观”的具体内容。(6分)
答案与解析:
15.(3分)B
[此题着重考察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把握与理解。]
解析:B项理解错误。此二句承接前文,意为“人们竞相奔趋,便处处为名利所累,陷入羁束,失去自由”,并无专门区分富贵者与贫贱者,更无对比。做题时,要立足诗句,关注语境,不要望文生义。
16.(6分)①看轻贵贱,不艳羡高贵,身处卑贱也不悲伤;②看淡贫富,不追求富有,身处贫穷也自感满足;③看透生死,坦然面对,不以生喜,不以死悲。(答出一点给2分。
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此题着重考察学生对诗歌思想情感的把握与理解。]
解析:
首先,题目给出了答题范围:后四句,把握这一点有利于快速答题。
其次,题中引文“可谓达人之大观”,“达人”指通达事理的人;豁达豪放的人,“大观”谓宏远之观察。那么,这句话意为“通透豁达之人宏远的观察、看法、认识”。明乎此,便明白了重新分析诗歌的切入点。
最后,结合后四句内容和题目设定的角度,梳理分析诗歌内容,从而形成答案。做此题时,一定要细读引文,抓准题目指定的角度,然后重读文本,形成答案。另,奭:[shì]盛大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