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精论——陆俨少书法论

2024-04-0827

陈振濂

_陆俨少书画集_陆俨少书法作品

陈振濂,男,汉族,号颐斋,1956年2月生于上海,浙江鄞县人。1976年10月参加工作,1990年12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硕士研究生毕业。1979年入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师从陆维钊、沙孟海、诸乐三,获书法学硕士学位。曾任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现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文联副主席、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西泠印社副社长。现为国家级专家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我于书法,所用功夫,不下于画画。十四岁开始临帖,初临龙门二十品中之《魏灵藏》、《杨大眼》和《始平公》。继临《张猛龙》、《朱君山》等碑。三十岁后学《神龙兰亭》,如是复有年,后来放弃临帖,改为看帖,尤喜杨凝式下及宋四家诸帖,揣摩其用笔之法,以指画肚,同时默记结字之可喜者牢记在心,一有余暇,抄书不辍,如是积纸数尺。随看帖,随手抄书,二者同时进行。看帖所以撷取其意,注入心目,抄书所以训练指腕,运转自如。二者相辅不悖,并行而不偏废,我自创造此法,行之有效,得益甚大。我不看书法理论书,如八阵法、拨灯法等,觉得越看越糊涂。当然这不是唯一的正确学习方法,聊贡左右。 "陆俨少书法论1.陆俨少先学龙门二十品,后再学《张梦龙碑》、汉碑、《兰亭》,从北碑到二王,系统学习,但仅此不能成就其独家面目以臻大师,而是以此为跳板,汲取原始的营养。2.清代以来,从吴昌硕、沈寐叟到沙孟海、林散之、陆维钊等大家,都没有自囿于所学。而陆俨少更特别的是在那个北碑与二王风靡的年代,学习杨凝式。3.清代碑学在经过了邓石如、伊秉绶、赵之谦、何绍基之后,已如江河日下,再也无力振作。帖学虽有沈尹默在一力提倡,初期也有白蕉、潘伯鹰等人的灿烂夺目,但很快也陷入平庸的泥淖中不能自拔。

陆俨少书画集_陆俨少书法作品_

4.二王被沈尹默们写的过于疲软,在于其不能精准的把握到二王的精髓,只引起在书法社会活动中所取得的社会成就而放大了其书法的历史贡献,从而造成了对二王理解的“歪曲”。5.沈尹默为了普及书法所提倡的对书法技巧的整理与研究(它本来是十分必要的),在他的追随者身上却变成了技巧至上,于是什么腕平掌竖,笔笔中锋……在一时之间甚嚣尘上,技巧成了书法唯一的内容,成了束缚书家五体心态情感的紧箍咒。6.因此在沈尹默们看来,杨凝式《卢鸿草堂十志跋》乱头粗服,不登大雅之堂。并且从技巧上说,他们也不会去学习它,时风所强调的如中锋、顿挫、节奏优美……在此帖中都有乖戾悖谬,扞格难合的表现。因此,他显然不合“二王”审美规范。7.陆俨少钟情于《卢鸿草堂十志跋》的“生”、“拙”、“稚“,以对应时风的”熟“、”巧“、”老“,此帖的天真烂漫由于时风的刻意做作相对。

陆俨少书法作品__陆俨少书画集

8.陆俨少的画求”骨“,书求”趣“,“骨”相对于山水画同行而言,是一种异军突起;而“趣”相对于书法同行的注重技巧而言,则是一种独标新帜。9.陆俨少小行书胜于大字中堂对联,特别是他的几卷手卷,早期的有散僧入圣之态、晚期的则有跌宕磊落之概。10.陆俨少特别注重线条的平行效果,但又特别忌讳字形的四角方正位置;结构的多变为其表,而线条的并列为其里;前者表明他希望变幻,希望在视觉上展现其稚态生趣的魅力;后者表明他注重秩序,注重内在的书理(画理)的不遭损害;当然,前者使他在风格上一新耳目,后者则使他仍不失为一个货真价实的书家。

陆俨少书画集__陆俨少书法作品

11.陆俨少用独特的眼光去诠释他心目中的书法史,只要他的融合与生发具有创造价值,他就可以成为正统,成为书法界的代表人物。他的不可代替性是他的书法具有历史价值。12.陆俨少的书法对形式的纵擒自如令人着迷,他没有像一般书家那样去写碑版、墓铭,动辄千言,恭楷端书;也没有如别人下笔家法明晰,今天“二王”、明天东坡,朝习颜柳、暮取篆隶,而路数丝毫不乱。但他的尚趣却使人烂然心目,心骇神移。

_陆俨少书法作品_陆俨少书画集

13.陆老的书法(特别是一寸见方的小行书),笔锋甚健、骨气洞达、线条圆润而有立体感,虽偏侧时出,却无丝毫扁薄软靡之态。以他的线条控制能力上攀沈尹默毫不逊色,因此,即使是以沈尹默的笔笔中锋去衡量陆俨少,他也是当之无愧的。14.陆俨少的“尚趣”,并不是孤军奋战,而是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代表了一种时代潮流的走向。15.如李叔同的尚古淡、潘天寿的尚险悍、陆维钊的尚老辣、齐白石的尚尖利、乃至徐悲鸿与鲁迅辈的尚平腴。严格来说,他们大都不属于正统的书法中人,但他们作为书法在当代不可忽视的一翼,又是戛戛独造,成绩斐然。16.陆俨少是个文人画家,又善嗜文,有极好的旧学功底,那么他在书法上的努力必然符合“文人”的基本格局,而他一旦才华过人,对古典洞察至悉,那么他的突破与对书法界的创造性贡献,本来也是意料之中的。

_陆俨少书画集_陆俨少书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