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鱼太极图

2024-07-1423

书第21 卷第5 期2013 年9 月成都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HENGDU UN IVERS ITY OF TECHNOLOGY(S o c i a l S c i en c e s)V o l.21No.5S e tp.,2013DO I:10.3969/j.i s sn.1672-0539.2013.05.001收稿日 期:2013-01- 10作者简介: 张如柏(1934-), 男 , 江西上饶人, 教授, 主要从事矿物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四川 广汉三星堆发现“ 阴阳鱼太极图”与“ 天象图”组合的玉器实物的意义探究张如柏, 刘天祐(成都理工大学, 成都610059)摘要: 民间收藏的广汉三星堆出 土的阴阳鱼太极图 及天象图 组合的玉器, 是中国 首次发现的实物。 这一发现将彻底改写阴阳鱼太极图的发现历史, 同 时也表明 历史上关于阴 阳 鱼太极图 的 传说大多 是历史学 家杜撰出 来的。 因为“太极-八卦-周 易”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 而且都在四 川 发现, 故而可以肯定“易 在蜀”。阴阳鱼太极图与天象图的组合实物的发现其意义非凡, 值得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天文学家和易学专家深入研究, 共同来揭示其深远的远古文化内 涵。

关键词: 阴阳鱼太极图; 天象图; 玉器; 三星堆地区; 四川 广汉中图分类号: G 112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2-0539(2013)05-0001-06前不久, 在成都一位收藏三星堆玉器的 收藏者家中, 我们看到了一件令人震惊的玉器, 玉器的材料是用透闪石玉即通常所说的 “龙溪玉”雕凿而成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此件玉器的发现, 将彻底改变学界对“阴阳鱼太极图”起源的看法。 此前, 在广汉三星堆曾发现周 文王后八卦与太极图 的 组合玉( 石)器, 此次我们报导的是“阴阳鱼太极图”与“天象图”的组合玉器。 后一种组合, 在中国 历代的 出 土文物中也是从未报导过的, 其深远的 文化内 涵还有待易学专家与天文学专家去解读。 三星堆地区发现的阴阳鱼太极图、天象图、伏羲先天八卦和文王后天八卦等, 再次证明了三星堆地区蕴含有大量中国 史前时期的远古信息, 应当 引 起中 国 考古界、 历史界的 重视。 然而事与愿违, 当 人们不去研究新出 现的事物时, 往往会出现以无知或过时的成见为基础、以自 大独尊为动力的唯心主义的态度去对新生事物进行错误否定, 从而把真理当成谬误来对待, 并坚持那种固有的错误观点。

阴阳鱼太极图_太极阴阳八卦图 图片_水域鱼道图鱼路鱼窝图

当一件正确的东西(事物) 尚未被人们认识时, 有时会出现正确与错误的颠倒关系, 这是正常的。 历史上的 哥白 尼 事件就是一个例 子。 然而, 某些学者还有一种心态: 明明知道客观出现的事物是真理, 又恐于自 己 的 研究成果被新事物所否定而不敢面对现实, 这是十分错误的。 某些学者采取的是“视而不见, 听而不闻”的驼鸟政策, 这种态度对国家、对个人及学术界都是有害的。一、关于“ 阴阳鱼太极图”“阴阳鱼太极图”是中国古代先人概括了阴阳易理来反映客观世界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一种图式,至今形成了一种 “太极文化”。关于“太极图” 的 来源有各种 观点[1]:①“伏羲说”,②“纹饰说”,③“周易说”,④“绘画说”。 据文献上记载,“世传太极图 是出 自 宋代一位道士 陈 抟之手, 也称“先天图”。 另 有文献[2]报导: 现今为学者所引 用的“阴阳鱼太极图”, 是明 朝一位学者赵为谦在他所写的《六书本义》中第一次公布的, 当 时它的 名字又叫做“天地自 然河图”。 赵为谦在书中说: “此阴阳鱼太极图是在伏羲时代, 龙龟从荥阳附近的黄河里出来, 背负的就是此图”; 又说: “此图 就是人们传说的蔡元定(宋朝朱熹的学生) 从四川 一位隐士手中得到的图”。

还有学者认为 “太极图 ” 是陈 抟所绘。清朝初年, 一位名叫胡渭的学者认为, 陈抟将此图传给了种放, 种放又传给了邵雍(宋朝人), 邵雍的先天之学就是经过对此图 的仔细研究之后演化而来的,等等。“太极图”的来源众说纷纭, 其实这些可能都是误传, 真正“阴阳鱼太极图”是出自 广汉三星堆, 它与伏羲八卦关系密切。 从图 形学原理来看, 此图 两边黑白互相纠集的 白 为阳、 黑为阴, 表示阴、 阳 相互交替。 这种“阴阳鱼太极图”包含着事物循环观念, 有阴生阳、阳复生阴、阴复生阳、阳复生阴、循环往复之意。 整个太极图外层是一个大圆, 中间的反S 是太极线, 从几何学上讲就是两个相等的 内 切园 的左右反相连接, 阴 阳 鱼好像是永无休止在运动, 欲上欲下, 欲左欲右, 寓意着在循环运动中是没有起点和终点, 事物的发展是曲线前进的。总之,“阴阳鱼太极图”有着深刻哲学寓意, 是对宇宙万物的高度归纳。二、太极、八卦、易经在《 太极图说解》中说: “○者, 无极而太极也”。此处的圆圈, 代表“全体”。 “全体”才是真理, 对事物的认识必须把握全体, 太极即 是全体。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要从全局出 发来认识, 才能圆 满、 全面。

阴阳鱼太极图_太极阴阳八卦图 图片_水域鱼道图鱼路鱼窝图

太极图 中 “S” 曲 线表明 任何 事 物 的 发 展 是 曲 线式的, 不是直线型, 直线中有曲线, 曲线中有直线。文献[3]中提到, “古时伏羲仰观天象发现了 宇宙中的两个密码, 即是阴和阳”。 我们认为, 所谓太极生两仪, 即地球自 转出现了白天和黑夜(阳和阴)。当地球绕太阳运动(公转) 时产生了 春、 夏、 秋、 冬四季(四象)。 由于自 然界存在四 季(四 象), 进而出 现可以用八个元素来总 结、 归 纳 起来的 自 然现象, 即天、地、水、火、风、雷(雨)、山(川 )、泽(沼泽、湖泊、河流、大洋), 等等, 这就是所谓八卦(八种要素)。 当我们观察地球在宇宙中的运动时(自 转与公转), 宇宙是无限大的, 无边无际(数学上的无穷大), 故而产生了无极(无穷大) 的概念。 无极即太极(大的不可想象), 我们可以用一个圆的形状来概括它。 白 天和黑夜(阴与阳, 即二仪), 春、 夏、 秋、 冬(四 季, 即四 象),是地球自 转与公转的必然结果, 如此循环往复, 无始无终地运行。 从天文学知识可知, 在我们银河系之外, 还存在着河外星 系, 太阳 是银河系 中 的 一个成员, 地球又是围绕太阳旋转的, 太阳距银河系中心为2.4 万光年, 而1 光年约为9.46 万亿km, 可见宇宙之大是不可想象的。

我国古代先人提出的太极概念对此做了高度概括, 从而提出 了八卦的理念。由于有八卦的提出 , 自 然而然地产生了《 易经》,它是中国先人研究宇宙万物运动变化发展的一种解说,《 易经》是从八卦引 伸而来的。 八卦中的 乾卦即指天, 坤卦即指地, 离卦即指火(日 ), 坎卦为水, 震卦为雷, 巽卦为 风, 艮 卦为 山 ( 山 脉、 山 川 ), 兑卦为 泽(河流、湖泊、大洋等)。 任何人(中国 的、 外国 的) 无不生活在八卦之中。 因 此, 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八卦。 换言之, 也就是可以用 《 易 经》来解释世界上事物的发生、 发展直至灭亡的一切规律。 故而我们可以说,“太极”-“八卦”-“易 经”是一脉相承的, 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一整套完整理论体系, 这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是中 国 古代先人总 结归 纳 起来的, 是整个人类社会活动的 思维方法的 高度总 结。不管世界事物现象怎么纷繁复杂, 只要纳入“八卦-易经”的体系中去, 都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时至今日 , 中国 任何考古遗址中都不曾 出 土有太极-八卦实物, 唯独只在广汉三星堆有, 这件事的本身含义就值得深思, 人们有什么理由去否定它呢?其实从我们所掌握的史料来讲, “阴 阳鱼太极图”肯定不是陈抟首先绘制出来的, 但是陈抟是四川 人, 他在中国道教史、 哲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阴阳鱼太极图_太极阴阳八卦图 图片_水域鱼道图鱼路鱼窝图

他在四川 成都、峨眉、 邛 崃都停留 过, 对《 周 易 》很有研究。自 陈抟后, 周 敦颐, 程氏兄弟(程颐, 程颢) 也对“周易”有研究, 程氏兄弟乃 周 敦颐的学生。 史载, 二程父亲在汉州 (即 今广汉) 当 过官, 二程随父入汉州 。“一日 游成都, 见一老者在用 竹片箍桶, 且身旁放了一本《 周易》, 二人想看看并想与老人讨论, 老者问二程是否想学此书(即《 周易》)……”。 据《 宋史》记载,这位老者是蜀之隐居士(即 隐士), 此人到底来自 何方不得而知。 陈抟生于唐末宋初时代, 而“阴阳鱼太极图”出现在远古时代的广汉三星堆古蜀国, 两者在时间上是不吻合的。 因 此, “阴 阳太极图”不可能是陈抟所绘, 历史上的传说应当纠正。在宋代, 四 川 从事易学研究有69 人, 其易 学著·2·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年作约92 部专著之多, 但绝大多数已经散失。 因此在中国历史上没有哪个朝 代有如 此多 的 人来研究易学, 更没有大量的专著出 现, 故此人们常说“易 学在蜀”。 当我们再深入讨论, 三星堆发现的周文王后天八卦, 伏羲先天八卦和“阴阳鱼太极图”, 并非偶然人为的事件。

这为“易学在蜀”打下了物证基础。 考古界不认可的原因是: “不是考古出 土的, 是民间收藏的”, 故而不去重视它。 此种发现对于改写易学研究的历史, 有着深远的意义。 “易蜀”是有充足根据的,因为有实物为证。三、 阴 阳 鱼太极图 与天象图 的 组合实 物描述上述二种图同 时雕刻在一块八边形的 玉版上,其规 格 是50cm ×50cm, 其 中 长 边44. 5cm, 短 边3cm, 厚度3cm, “阴阳鱼太极图”直径44cm, 鱼眼直径5cm, 方形玉板边宽3cm, 边部雕刻 有回 形纹, 太极图与长边相 切, 在短边处阴 刻 了 四 个人头像(图1, 图2)。 二 位 古 蜀 国 人 席 地 而 座, 好 像 是 在 “下棋”, 其实可能是在推演天象, 方形玉板反面刻有一圆形(直径18cm) 的深槽, 玉板就放在上为30cm、下为40cm 的圆柱体形之上(图3)。 为了 更好地突出“阴阳鱼太极图”, 我们特意将它 从玉板上的 “天象图”临摹出 来(图4)。 从临摹出 来的 阴 阳 鱼太极图可以看出 , 鱼的“眼睛”也正好是“天象图”的某一个位置。 眼睛与眼睛之间的中心距离是22cm。

水域鱼道图鱼路鱼窝图_太极阴阳八卦图 图片_阴阳鱼太极图

图1古蜀人在“棋盘”上对奕, 棋盘八边形, 规格是50×50cm, 长边44.5cm, 短边3cm, 太极图直径44cm, 鱼眼直径5cm。 “下棋”的蜀人在身神凝聚地“操盘”, 神采奕奕,而“棋子”并不是“车”、“马”、“炮”等, 而是一些“鸟 ”、“牛头”、“龙”等,“棋子”是我们随意放的图2这是太极图 与天象图 重合在一起的 图, 太极图 的鱼眼, 也是天象图中的某一个“结点”位置, 她扮演着天象图中某种含义的内 容图3雕刻有“阴阳鱼太极图”和“天象图”的玉板就放在此空心的圆柱体上两个“鱼眼”用双线条连接着不同形状的动物头像, 如虎、 鸟、 狗、 龙、 鸡、 羊 以 及 星 星、 大 刀, 等 等。“鱼眼”与它们之间的距离不等, 所以线条有长有短。而且, 动物头像之间的 距离也不相同。 这些线条的长短是否意味着在某一时期的天象位置, 而且此位置说明 日 、 月 、 星、 辰是处于运动状态的。 其中原因在于, 我 们 见 到 在 一 批 大 的 玉 壁 ( 直 径 80cm ~110cm 不等) 上所见到天象的位置也不同(待发表)。古蜀人在推演天象时所用的“棋子”目 前收集到的共15 枚, 每枚直径4.5cm, 厚度1.8cm, 正面是动物的头像。

例如, 牛、鸟、龙、鱼、鸡、狗以及“眼”、“水滴”、“葫芦”, 等等(图4,5,6), 反面则全部是太极图(图7)。·3·第5 期张如柏, 等: 四川 广汉三星堆发现“阴阳鱼太极图”与“天象图”组合的玉器实物的意义探究图4这是随机拍摄的太极图 与天象图 组合在一起的局部照片。 此图中的下方“鱼眼”与图2 中右下方的玉板上“鱼眼”位置是一致的。 “棋子”上的图形有的是动物头像( 如鸟) , 有的像葫芦的切面形状, 有的像太极图中鱼眼的形状,“棋子”是我们随意放的图5这是“棋子”上另 外一些浮雕的动物头像与其他不知名物体的图像,“棋子”是我们随意放的图6这是“棋子”上牛头和鸡头等的 浮雕图 像, “棋子”是我们随意放的图7这是每一个“棋子”反面的 “太极图 ”, “棋子”是我们随意放的四、关于阴阳太极图与天象图的意义考究关于“阴阳鱼太极图”, 历史书中有不同的说法。如文献[2]中说, 明朝初年, 一个名叫赵为谦的学者在图8古蜀人在聚精 会神地“下棋”, “棋子”是我们随意放的他的《 六书本义》中第一次公布了 “阴 阳鱼太极图”,当时又称之为“天地自 然河图”。 又有文献说, 宋朝一位名叫陈抟的道士(音团tuán) 首次公布了 “阴阳·4·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年鱼太极图”和“河图”, 等等。

水域鱼道图鱼路鱼窝图_太极阴阳八卦图 图片_阴阳鱼太极图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在中国历史上, 被历史学家讹传编造的故事还少吗?例如,“指南针”是在春秋战国 出 现的, 音乐、 舞蹈是在商王朝出 现, 铁器也是在战国出现的, 妇好墓发现了新疆和田 玉(是不是来自 和田 值得怀疑) 做的 玉器。 因此商王朝要不惜代价, 长途跋涉派兵去远征当时的和田部落取得(占有) 和田 玉; 三星堆出 现的大量金器, 有人说是从西亚传来的, 一位“专家”还确切地论证在西亚某地发现了 金器, 向 东传到 甘肃礼县, 再向东传到了三星堆, 这不是十分荒唐吗? 北京某著名大学的一位考古专家说, 三星堆的巨大青铜立人(双手弯曲) 手中拿的 是象牙, 因 为象牙的弯曲度正好与手的 姿式一致, 这不是明 显在编 故事吗?另有一位“著名”学者说, 三星堆古蜀国 人是西亚闪族人的后代, 又说商朝的文化有埃及的色彩, 北京某著名大学的一位研究宗教的教授看了三星堆玉(石)器之后, 大言不讳地说: “三星堆文化是古印度的雅利安吠陀文明克隆来的”, 等等, 这些都是受“中国文化西来说”的影响。图9古蜀 人盘腿席地而座在凝思如 何下下一步“棋”,其穿载衣服花纹清晰可见当 人们开辟了 一个新的领地时, 是因为之前已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证据, 才敢于和旧 的 思想进行较图10坐地“下棋”的古蜀人的背后图量, 但总有一些眼光短浅的 人出 来说三道四。

因 为这些说三道四的人手中没有实物(或者看的 太少),有的学者根本未到过三星堆更谈不上去研究三星堆的文化, 而大肆发表“论文”和“专著”。 他们生怕自己以往所学习到的 知识被新发现的事物所否定, 故而到处设立“防火墙”。 但是新生事物终将会冲破旧有的顽固势力被具有开拓思想的 学者所接受, 这就是规律。 “真理往往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什么叫创新? 正如已故科学家钱学...